财联社2月1日讯(记者 成孟琦)刚刚过去的1月,恒生指数累计下跌9.16%,恒生科技指数累计跌幅逾20%,创下该指数自2020年7月发布以来的单月最大跌幅。不过,1月北水“越跌越买”,净买入297亿港元,较去年12月增加187%,是连续第7个月净流入。
2月开局,引导全球市场的第一个大消息,便是美联储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5.25至5.5厘,业内人士表示这是息口见顶的标志,标志着离减息日子渐近。
多位国际投资人士都表达了对香港市场长期的看好。其中,“新兴市场之父”、前富兰克林邓普顿投资执行主席麦朴思表示,对香港股市的未来持乐观态度,并在市场低迷中看到独特机会,香港仍然是相当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和进入中国的关键大门。
“新兴市场之父”:对香港股市的未来持乐观态度
有“新兴市场之父”称号的前富兰克林邓普顿投资执行主席麦朴思和香港市场拥有深厚联结,他表示:“从个人和职业层面上,香港对我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这是我开展基金管理职业生涯的地方。”
麦朴思还提到,“我对香港股市的未来持乐观态度,并在市场低迷中看到独特的机会,香港仍然是相当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和进入中国的关键大门。”
晋达资产管理全方位中国股票联席投资组合经理马文畅也认为,中国股票市场估值与历史水平相比依然相当便宜,存在许多超额回报的投资机会。然而,强调大前提仍是企业需要在盈利交付方面表现稳健,料未来新政策推出会有利于具国企改革概念的股票。她继续指出,市场现时投资情绪疲软弱,地缘政治是原因之一。然而,最重要的驱动因素依然是企业盈利前景,将取决于经济活动复苏、房地产市场稳定程度和相关利好政策。现时市场风险倾向上行,存在许多超额回报的投资机会。与历史水平相比,中国股票的估值依然相当便宜;而与过往折让相比,已发展市场现时的折让仍然较大。但前提是,企业需要在盈利交付方面相对稳健。
静默期无法回购,南向资金难以独自撑起港股?
踏入2024年,港股市场的回购力度持续加码。2023年,港股刚刚创下全年累计回购1259亿港元的新突破。回购趋势延续到2024年,截至1月31日,港股的回购金额高达247.4亿港元,而去年同期回购金额是76.8亿港元,同比大幅增长。其中,“回购王”腾讯累计回购13次共98亿港元,当中又有6次回购超10亿港元。2023年,腾讯在124个交易日里都进行了股份回购。
不过,回购潮或很快将按下暂停键,受港交所对股份回购限制期规则的影响,港股上市公司在年度、半年度、季度业绩发布前一个月不得进行回购。年报披露即将展开,届时上市公司无法展开回购,市场忧虑上市公司无法回购的这段日子,南向资金无法独自撑住港股。
为应对回购“静默期”,港交所在2023年10月刊发指引信,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可以在整个股份回购限制期通过自动股份回购计划进行股份回购,但需要向港交所申请“豁免”资格。获得豁免的上市公司可以消除股份回购的“静默期”。具体看来,2023年以来共有4家公司的股份回购计划获得了回购静默期豁免,分别是太古股份、百胜中国、快手-W及友邦保险。以上得到港交所豁免的公司在业绩发布前也不会受到回购规则限制,可以继续回购股份。
北水对港股低波红利资产的定价权仍在提升
兴证国际全球策略团队自2022年初期,便持续推荐港股的高股息优质央国企价值股,提出“北水”是港股价值股重估的主要推动力。回顾2023年港股市场表现,恒生高股息率股息累计指数跑赢以恒生指数为代表的港股大盘。从股息率与国债利差角度来看,截至2024年1月5日,恒生高股息率指数的股息率为8.4%,处于2020年以来的76.1%分位数水平,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利差扩大至5.9个百分点。
兴证国际张忆东提到:一方面,近年来,港股市场持续受到外资撤离的冲击,但以“三桶油”“三大运营商”“四大行”为代表的央国企龙头利空出尽,受外资影响趋于钝化,反而凭借低波红利的特征而走出独立行情。另一方面,中国无风险收益率下降到3%以下,“低波红利”的优质资产相对稀缺,因此,港股市场股息率8%甚至更高的优质央国企价值股获得内资青睐。保险、养老金、银行资金等为代表的内地长线资金持续增持,逐步取得低波红利央国企港股的定价权。
在2023年第一个月份,南向资金的确在加速香港市场扫货,具体来看,1月北水扫货港股ETF,分别净买入盈富基金、南方恒生科技和恒生中国企业达7.33亿港元、18.29亿港元、7.6亿港元。
此外,北水还加仓中字头股,中国海洋石油、中国移动和中国神华分别获买入25.17亿港元、24.95亿港元和5.77亿港元。净卖出方面,科网股则遭大幅抛售腾讯、快手、小米分别遭净卖出84.42亿港元、6.56亿港元、3.23亿港元,不过美团获逆势买入超9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