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高级数据:最高 立减50%InvestingPro手慢无

港股概念追踪 |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再创新高!行业增长空间仍具想象力(附概念股)

发布时间 2024-1-10 07:57
更新时间 2024-1-10 08:35
© Reuters.  港股概念追踪 |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再创新高!行业增长空间仍具想象力(附概念股)
CSI300
-
0086
-
1211
-
688128
-

智通财经APP获悉,1月8日,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副秘书长岳芬在2024中国储能CEO大会上表示,2023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再创新高。她表示,2024年国内储能市场规模将保持快速增长,全年新增装机将超过35吉瓦,连续三年单年新增装机超过累计装机规模。

资料显示,新型储能则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的储能技术,主要包括锂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液流电池、氢(氨)储能等。相对于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具有建设周期短、选址灵活、响应快速、调节能力强等优势,能够为电力系统提供多时间尺度、全过程的调控能力。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战略机遇期,我国高度重视新型储能技术产业发展。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方案中提出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催生国内能源新业态、抢占国际战略新高地的重要领域。

方案中要求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基本满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求,全面支撑能源领域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

2023年1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做好新型储能并网服务,电网企业及电力调度机构应公平无歧视地向新型储能项目业主提供电网接入服务,保障新型储能电站安全高效并网,从而提升储能总体利用水平,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此外,全国多地纷纷出台储能产业支持政策。其中,广东明确提出将新型储能产业打造成为广东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并于成立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推动在建项目尽快投产达产。

在《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上,广东提出锚定2027年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总目标。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省在2023年全年共发布储能相关政策108项。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成立的储能相关企业4044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创新创业热情高涨。

在相关政策指引和支持下,我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明显提速。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底,中国已投运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34.5吉瓦/74.5吉瓦时,功率和能量规模同比增长均超150%。其中,2023年新增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21.5吉瓦/46.6吉瓦时,三倍于2022年新增投运规模水平。

值得注意是的是,储能需求仍将维持高增长。从全球看,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有望达到345GW-350GW,达到历史新高,新能源装机的不断增长为储能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电力市场制度的不断完善、电力谷峰价差的拉大也为储能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红塔证券指出,中国储能产业在全球仍具有较大优势。根据CBEA的统计,2023年中国头部电池企业拿下了多个10GWh以上的储能订单,规模合计超200GWh。出货量方面,根据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的统计,2023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为173GWh(以终端口径统计),同比增长60%,其中中国储能电池出货约159GWh,占比92%,中国储能产业供应在全球优势明显。在技术方面,大容量电芯仍在演变推进,进一步拉开和落后产能的差距,同时也提高企业的效率。

海通证券亦指出,随着国内外风光配储政策推进,绿色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的高速增长,储能系统作为提高新能源电力供应质量、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必备手段,存在较大增长空间。未来中长期看,储能行业受益于碳中和目标、国内多省配储、补贴政策推进及国外电力经济性,市场规模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

相关概念股:

比亚迪股份(01211):亚迪储能产品覆盖全球6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多个城市。前三季度动力及储能电池装机突破100GWh。

上海电气(02727):旗下上海电气储能公司钒电池在手订单储备量接近3GWh,在海外、日本、澳大利亚、欧洲等海外市场也取得了市场突破。截至目前已经累计完成交付50余项钒电池储能项目,国内外累计装机容量突破50MW/h,应用场景覆盖风储、光储、风光储、微电网等多个应用领域。

威胜控股(03393):公司之附属公司威胜电气有限公司成功中标中国电建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潜江市渔洋光伏电站共享储能设备采购项目,采购规模为50MW/100MWh,合同金额为1.36亿元(约1.48亿港元)。

阳光电源(300274.SZ):阳光电源产品主要包括光伏逆变器等电力转换设备、新能源投资开发、储能系统、风电变流器、光伏电站发电、其他等。其中,光伏逆变器仍为主要营业收入,占比为 39.04%。其次,占比及较高的为新能源投资开发和储能系统分别占 28.82%、25.15%。

最新评论

风险批露: 交易股票、外汇、商品、期货、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属高风险行为,这些风险包括损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所以交易并非适合所有投资者。加密货币价格极易波动,可能受金融、监管或政治事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保证金交易会放大金融风险。
在决定交易任何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前,您应当充分了解与金融市场交易相关的风险和成本,并谨慎考虑您的投资目标、经验水平以及风险偏好,必要时应当寻求专业意见。
Fusion Media提醒您,本网站所含数据未必实时、准确。本网站的数据和价格未必由市场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做市商提供,所以价格可能并不准确且可能与实际市场价格行情存在差异。即该价格仅为指示性价格,反映行情走势,不宜为交易目的使用。对于您因交易行为或依赖本网站所含信息所导致的任何损失,Fusion Media及本网站所含数据的提供商不承担责任。
未经Fusion Media及/或数据提供商书面许可,禁止使用、存储、复制、展现、修改、传播或分发本网站所含数据。提供本网站所含数据的供应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识产权。
本网站的广告客户可能会根据您与广告或广告主的互动情况,向Fusion Media支付费用。
本协议的英文版本系主要版本。如英文版本与中文版本存在差异,以英文版本为准。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 | 粤ICP备17131071号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