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港交所(00388.HK)“放闸”,港股IPO市场明显回暖,单在12月就有14只新股实现上市,创下年内单月上市数量之最。
但放眼整个2023年,港股IPO市场仍显疲弱。2023年全年,港股新上市公司仅70家,相较于2021年的98家和2022年的90家显着下滑。
募资额方面,整体港股IPO市场在2023年的募资总额再遭滑铁卢。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2023年全年,港股IPO市场募资总额仅有451.4亿港元,相较于2022年的1034.5亿港元骤降56.4%,同时与2021年的3250.9亿港元更是减少86.1%。
2023年IPO市场“抽血”少了,那资金对新股是冷淡还是热情?
首日破发股占比下降
新股表现受到整体大盘走势影响,2023年,受地缘不确定性、美联储加息、国内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等因素冲击,港股大盘走势疲弱。截至发稿,恒生指数年内跌幅达14.12%,明显差于沪指及深成指。
整体来看,港股新股市场顶住了大盘下行的压力,2023年全年整体表现不算太难看。
根据财华社统计,2023年港股首日破发的新股为24只,占比进一步下降,为34%。年内,录得累计跌幅的新股为3只,占比约为47.1%,相较于2021年和2022年上市新股的表现明显好转。
特别是自11月起,港股新股市场表现抢眼,成为全年破发数量占比下降的推动力。在11月及12月新上市的21只个股中,只有5股上市首日破发,至年底录得破发的个股也只有5只,反映出港股IPO市场复苏迹象明显。
此外,在11月和12月递交招股书的企业数量(包括重复递表)也有提速,两个月共有21家企业递表。
打新方面,尽管今年市况低迷,缺乏大型科技股上市,但港股新股市场打新热情有所回暖。根据对同花顺iFinD数据整理,2023年全年,港股主板平均超额认购倍数为12.7倍,去年全年则为10.86倍。背后或是由于IPO市场筹资额大幅减少以及大盘低迷原因,部分闲散资金转向打新。
“迷你”时代,中小企业也成“大肉签”
2023年港股IPO市场与前两年最大的区别在于,2023年的IPO市场进入了“迷你”时代,大型企业相当匮乏,这也导致2023年新股市场的走势更加真实。
根据财华社数据统计,2023年港股新股平均募资总额仅6.64亿港元,与2022年的12.93亿港元接近腰斩,且募资总额超50亿港元的只有珍酒李渡(06979.HK)这一家公司,侧面反映出中小型企业占了2023年港股新股市场的主流。
正是由于IPO市场缺乏大型科技股、热门新经济股,导致年内IPO市场的“吸虹效应”不如往年,因此2023年有不少中小型企业令人意外地成为“大肉签”。
年内,港股IPO市场累计涨幅超过100%的新股有3间,去年全年有2间。其中,跨境数字营销服务提供商力盟科技(02405.HK)斩获桂冠,以658.57%的涨幅成为年内新股“肉签之王”。
以行业视角来看,力盟科技所处的跨境电商赛道是一个数百亿规模的蓝海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受益于此,力盟科技2023年上半年业绩表现抢眼,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增长40.7%及36.3%。不过,目前力盟科技市盈率(TTM)高达89.673,在港股市场中处于较高水平。
涨幅排行榜第二名的是石墨电极生产商升能集团(02459.HK),年内涨幅达462.5%。与很多股权较为分散的新股相比,升能集团股权较为集中,目前其控股股东、公司执行董事侯皓泷持有公司高达73%股权。近期,升能集团官宣将切入新能源赛道,拟建设石墨负极材料厂房,把握锂电池市场机遇,该消息进一步刺激了升能集团股价的上涨。
基本面上,升能集团业绩并不稳定,过于依赖石墨电极单一产品。2023年上半年,升能集团由盈转亏,亏损了逾400万美元。
“贪玩游戏”运营商中旭未来(09890.HK)今年9月底上市,11月中旬股价旱地拔葱,目前已累计翻了超2倍。
中旭未来的基本面也并不优异,2023年上半年平均MAU、平均MPU、付费用户留存率均较2022年同期出现下滑,营收和净利润亦均录得双位数下降。
跌幅榜方面,2023年港股新股市场跌跌不休的新股亦不在少数,就如网友所言“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在港股新股市场跌幅榜前三名中,有两家是软件服务企业,分别是北森控股(09669.HK)和东软熙康(09686.HK),两者上市首日均破发,年内累计跌幅分别达82.66%及71.22%。
北森控股和东软熙康面对的赛道虽然前景广阔,但它们都有一个痛点:高昂的投入以及规模化欠佳,导致深陷亏损旋涡。造血能力不足,成为它们被资金抛弃的重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在年内累计跌幅超过50%的17只新股中,大部分都是产生亏损或者盈利能力不稳定的企业。药师帮(09885.HK)、粉笔(02469.HK)、Keep(03650.HK)等企业虽然都是各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但财务质量均欠佳,导致对资金缺乏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