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2月14日讯(记者 林坚)就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行后两天,证监会从资本市场的角度部署了最新的工作计划。12月14日,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证监会系统贯彻落实工作。
据财联社记者观察,整体来看,本次会议在延续今年多个重要会议的基础上,作了更新、更明确的工作部署。会议强调,证监会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围绕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认真谋划2024年重点工作举措,扎实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政策框架落地实施,加快建设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和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
本次会议有十八个重点表述值得关注,尤其是其中有不少新提法,如壮大“耐心资本”;明确提出要探索中国特色期货监管制度和业务模式;要把促进投融资动态平衡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再度提出要优化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募投管退”制度环境;接下来,将以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为牵引,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健全资本市场功能。
1.全力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坚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继续在增强信心、改善预期上下功夫。
2.大力推进投资端改革,推动健全有利于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环境,引导投资机构强化逆周期布局,壮大“耐心资本”。
3.聚焦建设农业强国、制造强国和绿色低碳发展等重点领域,探索中国特色期货监管制度和业务模式,更好发挥期货市场功能作用,助力提高重要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
4.激发上市公司等经营主体内生稳市动力,优化完善分红、回购、股东增持等制度机制。
5.深入推进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建设,把促进投融资动态平衡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6.以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为牵引,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健全资本市场功能。
7.制定实施资本市场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行动方案。
8.加大力度支持国企改革和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9.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鼓励上市公司聚焦主业、做优做强,巩固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
10.深化多层次股权市场错位发展、适度竞争的市场格局,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
11.优化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募投管退”制度环境。
12.稳步推动交易所债券市场扩容提质。
13.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有序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加快构筑与开放程度相匹配的监管能力和风险防控体系。
14.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切实把监管“长牙带刺”落到实处。
15.加大对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持续净化市场生态。
16.严厉打击“伪私募”,清理整顿金交所、“伪金交所”,着力消除监管真空。
17.积极配合有关方面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等风险。
18.加强对行业机构的全链条监管,督促加强内部治理和文化建设,守牢合规风控底线。会议强调,证监会系统党员干部要牢记“国之大者”,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坚定信心、开拓奋进,全面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经济金融工作的各项部署,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善作善为抓好落实。
看点一:何为壮大“耐心资本”?
可以看到,本次会议提出了“要大力推进投资端改革,推动健全有利于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环境,引导投资机构强化逆周期布局,壮大‘耐心资本’。”何为耐心资本?部分华北券商人士称,“耐心资本”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为经济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促进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
“这种资本通常不会受到市场短期波动的干扰,因此能够为那些需要长期投资的项目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这也是监管近期多次提及的内容,尤其是中长期资金入市。”上述人士提到。
也有投资人士告诉记者,“耐心资本”或是鼓励机构投资者更加深入研究和分析上市公司,以识别那些具有可持续竞争优势、稳定增长和良好治理的优质企业,并长期持有这些企业的股票或债券。与此同时,有观点认为,监管层面也需要为“耐心资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监管,以确保其合法、合规、透明地进行投资活动。
根据记者的观察,相关部门已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来统筹解决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供给不足的问题,包括证监会正在加快制定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行动方案。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此前在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大力度推进投资端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各项配套政策落地,加快培育境内“聪明资金”,推动行业机构强筋壮骨,切实提升专业投资能力和市场引领力,走好自己的路。
综合来看,投资端改革的重点是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着力提升专业能力,推进行业费率改革,进一步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满意度。此外,持续引导各类养老金、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加大入市力度。目前,包括费率改革已经进入第二阶段,以2022年数据测算,每年为投资者节省62.32亿元的投资成本。
看点二:探索中国特色期货监管制度和业务模式
本次会议也明确提出,要探索中国特色期货监管制度和业务模式。不难发现,我国期货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期货市场之一。然而,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我国期货市场在监管制度、业务模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探索中国特色期货监管制度和业务模式,有助于更好地适应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需要。
有受访的期货从业人员谈到,期货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探索中国特色期货监管制度和业务模式,有助于更好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目前我国已经构建起中国特色的期货监管体系,包括证监会建立了会机关、派出机构、期货交易所、中国期货监控、期货业协会“五位一体”协作监管机制,会机关以期货部为主发挥指挥中心作用,派出机构发挥机构端一线监管作用,期货交易所发挥市场端一线监管作用,中国期货监控发挥数据中心和监测平台作用,期货业协会发挥自律监管作用。机制建立以来运转顺畅,各方紧密联动、协作配合,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阻断市场风险蔓延。
探索中国特色期货监管制度和业务模式更是匹配中国特色现代期货市场的发展。所谓“现代”,是指期货市场的客观规律和成熟市场的共同特征以及发展趋势,包括完善的基础制度、监管体系、法治保障、开放环境,以及合理的市场结构、稳定的市场预期等。但把握和追求这种“现代”趋势不能存在路径依赖和惯性思维,而要注重与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特征和政策趋向相适配。
此前,证监会也表态称,目前来看,我国期货市场仅有30多年时间,但在“一般性”和“特殊性”二者结合上做了许多积极探索、积累了宝贵发展经验。要认真总结好过去的经验,借鉴国际最佳实践,扎实推进期货市场理论、制度和实践创新,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看点三:深入推进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建设
深入推进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建设是促进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的重要举措之一。日前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证监会表示,将支持头部证券公司通过业务创新、集团化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做优做强,打造一流的投资银行,发挥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压舱石的重要作用;引导中小机构结合股东背景、区域优势等资源禀赋和专业能力做精做细,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推动证券公司投行、投资、投研协同联动,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注册制改革能力,助力构建为实体企业提供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体系。同时,监管层将狠抓投行业务内控合规建设,推动证券公司真正具备与注册制相匹配的理念、组织和能力,切实归位尽责,不断提高项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