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1月26日讯(记者 吴雨其)新基发行遇冷,似成常态。
今年以来,A股市场呈现出明显的震荡调整态势,这一不稳定局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基金发行市场。Wind数据显示,以认购起始日为统计口径,11月以来只有42只基金成立,发行总份额为169.28亿份,平均发行份额也仅有4.03份,为今年新低。
回顾近几年的基金发行情况,记者观察到,在2020和2021年,新基金发行达到了高峰,两年的发行份额均维持在历史高位的3万亿左右。然而,随后的2022年,新基金发行市场呈现低迷状态,总发行份额降至1.49万亿。进入2023年,发行难的态势仍在持续,截至目前,新基金发行总额为0.88万亿份,还不及高峰期的三分之一。
从平均数据上看,单只基金平均发行份额仅有8.50亿份,值得一提的是,基金平均发行份额已连续两年在低位徘徊,去年全年为10.49亿份。除去今年,公募基金发行以来仅有2016年与2017年平均发行规模在10亿份以下。
市场疲弱,赚钱效应不足是近年新发难的原因之一。Wind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场非货币基金中,今年以来平均收益为-3.73%,获得正收益的基金占比为三成。
一位中型公募基金市场部人士此前与记者交流时坦言,“现在权益产品根本不敢发,发了怕没人买,要发也只能发债基了。”很显然,不少基金公司减少或是放弃权益类基金发行,及时发行,也不复前几年的发行盛况。
Wind数据统计,11月已成立42只基金中,9只为债基,指数基金则为14只。全年数据统计,年内共成立了1021只基金,其中债基、指数类基金共有591只,占比过半。从正在发行的基金情况看,该现象更为明显,截至11月24日,共有98只产品处于发行阶段,其中债基、指数基金就有58只。而等待发行的产品中,债基与指数型基金占比超过六成。
新发规模方面,债基、指基成年内新发主力军。经记者计算,今年以来主动权益型基金的发行规模约为1780.06亿份,相比2020年、2021年基金发行高峰,还不及零头。而年内新成立债券型基金募资5380.08亿份,规模占比超60%,指数类基金为2145.65亿份。
从募集结果看,基金公司多布局风险收益特征相对较低的产品显然是明智之举,今年以来,募集规模居前的均为指数、债券型基金。相反,普通股票型、偏股型基金规模较少。
具体来看,今年以来首募规模不少于50亿元的基金有45只,其中,惠升中债0-3年政策性金融债A、惠升和安纯债A、民生加银恒源、兴业嘉远、宏利添盈两年定开、招商CFETS银行间绿色等规模位居今年发行规模前十的,均为清一色的债基、指基。华安景气领航是今年以来唯一首募规模超过 50 亿元的主动权益型基金。
值得关注的是,以主动管理见长的中欧基金,也开始布局指数产品。据证监会公示信息,中欧基金11月已先后申报了中欧中证机器人指数发起式基金、中欧中证全指软件开发指数发起式基金2只指数产品,目前分别处在受理通知、接收材料的审批阶段。
业内人士分析,10月以来易方达、广发、富国、交银施罗德、中欧基金等多家大型基金公司都在申报指数及主动权益产品,这是基金行业积极落实监管政策、助力活跃资本市场的重要举措之一。低位发行指数基金,加大逆周期布局权益产品的力度,本身就是在发挥专业机构投资者的作用。
也有基金市场人士对此表示,“当前赚钱效应减弱,避险情绪浓烈,投资者对于收益波动率较高的投资产品保持较为谨慎的投资态度,资金投向也会更青睐于收益较为稳定的债券基金等低波动类产品。另一方面,当投资者对主动权益型基金实现超额收益缺乏信心时,会通过指数化投资来临时分散风险。基金公司意识到这一点后也将布局重心从权益类产品转移到这些产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