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高级数据:最高 立减50%InvestingPro手慢无

崔东树:1-9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984万台 同比增长42% 中国占比61%

发布时间 2023-11-3 13:54
更新时间 2023-11-3 14:06
崔东树:1-9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984万台 同比增长42% 中国占比61%
0011
-
HSCE
-
HSCC
-
HSH35
-
HSTECH
-

智通财经APP获悉,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11月3日发文称,今年世界新能源汽车走势较稳,2023年1-9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984万台,同比增长42%。9月达到133万台,同比增长27%。1-9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占比世界新能源61%,其中三季度中国占比份额65%的表现较强。

崔东树表示,受到高基数和各国补贴政策退出的影响, 2023年世界新能源乘用车开局偏弱后逐步走强。中国新能源车出口超强,在东南亚和欧洲市场表现很好,这也是中国产业链强大,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和出口的双增长。

一、世界新能源乘用车走势

1、2023年世界新能源乘用车表现

2020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286万台,走势与2019年同期增41%。

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634万台,增长122%的超预期的超强表现。

2022年世界新能源乘用车走势较强,达到1031万台,同比增长63%。

2023年世界新能源乘用车走势较强,1-9月达到984万台,同比增长42%;9月达到133万台,同比增长27%。相对前几年的走势仍是较快。

2、世界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走势

2020年上半年世界新能源车面临高基数压力,9月开始进入低基数阶段,奠定了持续至今新的新能源增长周期。

2021-2022年呈现加速上升态势,低基数下的增长更强。2023年世界新能源车起步较低,2季度低基数高增长,7-9月基本恢复正常高增长。

2023年的新能源减速趋势超预期。中国的新能源政策调整因素影响1月较大,2-9月已经逐步恢复。前期连续几年世界新能源销量已经超越40%增速。

3、世界各地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走势

中国之外市场的新能源走势总体较强,海外新能源在今年开始新一轮的增长。

中国之外市场的新能源走势较好,而且去年的基数较低,有利于增长。9月的海外新能源增长较猛。

根据全国乘联会数据:中国2021年331万乘用车,超越欧洲的218万和北美洲的70万,中国优势明显。

根据全国乘联会数据:中国2022年的销量650万台,大幅超越欧洲的248万和北美洲的106万的销量,中国新能源车优势明显。

根据全国乘联会数据:中国2023年1-9月的销量591万台,继续大幅超越欧洲和北美洲的销量,中国新能源车总量优势明显。

从新能源车的区域市场走势看,2020年欧洲始终是加速上行,超越中国。2021-2022年的欧洲新能源车市场总体高位稳定,而中国新能源车市场2021年开始持续走势强劲。美国市场新能源车相对低迷和稳定。

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回落较大,欧洲也是政策退出,美国车市较强,未来中国车市将持续良好发展。4、世界各国新能源渗透率

世界新能源车渗透率总体呈现快速提升趋势,2022年已经达到13%水平,2023年1-9月达到15.1%,其中中国新能源渗透率达到29%,德国达到22%,挪威达到71%,美国仅有9%,日本仅有3%,因此世界新能源发展的不均衡性极为明显。

随着中国继续强化新能源发展,美国加大新能源的鼓励政策,世界新能源车进入强势发展的新阶段。

二、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在欧洲表现特征

1、欧洲纯电动市场竞争格局

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纯电动载人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欧洲纯电动车市场不包含插混,因此我们剔除欧洲插混,只看纯电的分析。2023年的欧洲纯电走势较强,中国车企份额持续提升到3季度的9.9%。

2、欧洲市场的纯电动车企表现

中国车企在欧洲纯电动市场表现较强。上汽表现很好。特斯拉的欧洲表现相对稳定。中国上汽集团、比亚迪和长城、吉利的欧洲纯电动表现较好。蔚来和小鹏的欧洲市场也有突破。

3、欧洲市场的插混竞争特征

自主品牌在欧洲插混市场表现相对一般,占据份额不足5%。其中大部分份额是吉利的沃尔沃的份额,并非自主的真正出口,而比亚迪等的插混并未出口欧洲。

三、世界新能源乘用车结构特征

1、世界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走势

2021年全年的欧洲新能源市场受疫情影响,新能源增长较弱。2022年仍受到疫情影响,欧洲2022年较2021年份额下降较大,2023年欧洲份额小幅上升。

近期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增速强于世界平均增长速度,2020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世界份额较大反转。 2021年中国全年保持52%,较强。2022年的中国占世界新能源份额超过60%。2023年1-9月的中国占世界份额61%,3季度份额65%的表现较强。

欧洲国家的销量份额变化较剧烈。2022年年末德国等国的份额暴增,2023年年初补贴退出带来快速回落。受政策影响不大的是日韩等国家,份额提升较慢的是日本、韩国等。亚洲其它地区的新能源市场增长也是一般。

2、世界新能源乘用车的产品结构

近几年的纯电动占比提升,2022年达到74%,氢能源市场严重低迷,插混份额下降,类似传统车的中高端格局逐步出现。2023年插混分额提升较大,达到28%,纯电动暂时下降到72%。

3、世界新能源乘用车的结构-2023

2023年世界新能源车结构是中国偏纯电动。欧洲主力国家市场插混较强,欧洲市场结构的纯电与插混持平的特征明显,挪威等非汽车生产国家的纯电动较强。

前期中国A00级电动车较强,今年中国和欧洲国家的A0级占比较高。综合看A0+A00级总括的经济型电动车成为主力,中国经济型电动车的份额提升到中国纯电动车占比的46%,保持主力市场地位。德国、法国、意大利的经济型电动车与中国均较强。

世界B级电动车的占比较高,而A级的占比偏低,这也是特斯拉的世界布局的特色效果。

四、世界新能源乘用车竞争格局

各厂家新能源车份额走势

从历年销量份额看,中国的比亚迪世界领先,上汽集团的新能源表现优秀,上汽乘用车和上汽五菱两家自主车企表现很好。德国大众的新能源车表现较强,宝马集团、德国奔驰等保持在第二梯队水平。

豪华车的新能源化浪潮竞争相对激烈,美国特斯拉表现极其优秀,推动奔驰和宝马都在新能源车加大投入。目前宝马、奔驰的性能车的走势一般,特斯拉的销量目前是model3和modelY的增量。

中国新势力的表现总体走强,尤其是理想和蔚来等表现特别良好。

五、纯电动新能源车结构市场走势

1、纯电动的世界结构

中国在世界纯电动车市场份额表现相对突出,2017-2018年是在60%左右的份额;2019-2020年份额稍微有所下降,降到2020年的48%的份额;2021年又回升到60%的份额;2023年1-9月的份额达到59%的份额水平,表现相对平稳。

欧洲纯电动车的份额从2018年的16%上升到2019年23.5%,2020年上升到35%,到2023年的1-9月下降到21%的水平。今年的美国电动车份额上升到13%。

2、车企份额走势

从车企的纯电动份额来看,比亚迪的份额总体来看持续上升。从2017-2021年总体保持在7%以上的份额水平,但2022年的份额上升到12%,2023年的份额上升到16%,表现良好。

纯电动车中的特斯拉份额表现相对较强,特斯拉保持世界纯电动领先。2020年在23%左右的份额水平,目前达到24%的较强走势。

上汽集团的份额从2018年的5%上升到2021年13%,随后2022年的12%左右的份额,2023年1-9月的8%的走势稍弱。

六、插混新能源车结构市场走势

1、插混的世界结构

中国在世界插电混动份额表现持续走强,在2017-2018年是在30%-50%之间的水平,2020年下降到25%。2021年中国在世界插电混动份额在32%的水平,2022年上升到56%的水平,2023年上升到65%的水平,中国在世界插电混动市场呈现超强的表现。欧洲的插电混动份额从2018年的28%,上升到2020年的65%,又下降到2023年的25%的水平。

2、车企份额走势

从车企的插电混动份额来看,比亚迪表现最为突出。比亚迪2020年的世界插电混动份额下降到6%的低位水平,但2021年上升到16%的水平,2023年1-9月上升到世界插电混动份额39%的水平,体现了比亚迪插电混动市场的良好表现。德国大众的插电混动份额大幅上升到2020年的20%,又下降到2023年的5.5%的份额。宝马的插电混动份额近两年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2023年下降到4.4%的水平,吉利沃尔沃的插电混动占到世界6%的水平。

七、混合动力车结构市场走势

1、普混的世界结构

中国近两年混动高速发展,2022年成为世界较大的混动市场,超越美国成为超强主力。

2、普混的企业份额走势

混合动力市场是日韩强势的占据,丰田、本田、日产和现代的混动表现很强,占据95%。其它大部分企业的混动份额均不超过1.4%。广汽、长城在2022年的混动市场份额表现较强,今年走势受政策影响回落较大。

最新评论

风险批露: 交易股票、外汇、商品、期货、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属高风险行为,这些风险包括损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所以交易并非适合所有投资者。加密货币价格极易波动,可能受金融、监管或政治事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保证金交易会放大金融风险。
在决定交易任何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前,您应当充分了解与金融市场交易相关的风险和成本,并谨慎考虑您的投资目标、经验水平以及风险偏好,必要时应当寻求专业意见。
Fusion Media提醒您,本网站所含数据未必实时、准确。本网站的数据和价格未必由市场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做市商提供,所以价格可能并不准确且可能与实际市场价格行情存在差异。即该价格仅为指示性价格,反映行情走势,不宜为交易目的使用。对于您因交易行为或依赖本网站所含信息所导致的任何损失,Fusion Media及本网站所含数据的提供商不承担责任。
未经Fusion Media及/或数据提供商书面许可,禁止使用、存储、复制、展现、修改、传播或分发本网站所含数据。提供本网站所含数据的供应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识产权。
本网站的广告客户可能会根据您与广告或广告主的互动情况,向Fusion Media支付费用。
本协议的英文版本系主要版本。如英文版本与中文版本存在差异,以英文版本为准。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 | 粤ICP备17131071号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