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高级数据:最高 立减50%InvestingPro手慢无

【数据挖掘】港股“天量”回购潮的错觉与真相

发布时间 2023-9-23 19:56
更新时间 2023-9-23 20:05
【数据挖掘】港股“天量”回购潮的错觉与真相
0001
-
0003
-
0005
-
0144
-
0388
-
0762
-
0728
-
HSCE
-
HSCC
-
HSH35
-
0700
-
1113
-
HSTECH
-

财联社9月23日讯(编辑 马轶杰)近日,港股爆发回购潮的消息逐渐引起了市场的关注。但在创“天量”的回购金额数据背后,仍有一些细节值得投资者注意。

9月19日,恒生指数公司发布报告称,截至9月15日,港股年内回购金额已达735亿港元,占2022年全年的70%;预计2023年港股全年的回购金额或达929亿港元,为前5年平均水平的3.9倍。

需要注意的是,2022年港股全年回购1049亿港元,同比增长175%,相当于此前5年平均水平的4.4倍。而2023年至今,港股回购的趋势不减,也因此成为了市场热衷讨论的焦点。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2日,港股年内累计回购金额由2022年同期的约589亿港元增至782亿港元,同比增幅约33%。

虽然在总量层面,2023年以来,港股回购规模确实依旧保持着较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如果具体到个股表现则是另一番景象。

首先港股年内回购的公司数量同比2022年出现了明显的减少。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2日,年内共有154家公司出手回购,而这个数字在2022年同期则有194家。

其次,从回购金额来看,年内港股回购金额的增长全部来自腾讯控股(00700.HK)、友邦保险(01299.HK)、汇丰控股(00005.HK)贡献。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22日,腾讯控股、友邦保险、汇丰控股三家公司年内分别回购302亿港元、198亿港元及127亿港元,合计约626亿港元,占港股期内回购总额的八成。

而最为关键的是,截至9月22日,腾讯控股、友邦保险、汇丰控股三家公司累计比去年同期多回购了约241.88亿港元,而年内港股整体的回购金额仅比去年多出了约193亿港元。

这意味着,若剔除腾讯控股、友邦保险、汇丰控股三家公司,港股年内的回购金额实际上处于负增长的状态。

其中,腾讯控股相比2022年同期多回购了约117亿港元,占年内港股回购金额增量的60.6%,以一己之力带动港股回购规模增长,无愧于“港股”股王的称号。

但这也意味着当前港股市场中的“回购潮”,仅仅是依靠龙头公司带动,实际并未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这一现象也值得投资者深思。

不过,恒指公司指出,股票回购是源于上市公司认为其股票被低估,而当前高水平的回购金额或能反映出企业认为其股票被低估的现状,促使其“逢低买入”。

浙商国际也在9月19日的报告中指出,港股市场自2008年以来经历过五轮公司回购潮,均发生在熊市中,并在随后会伴随一波上涨行情。

长期来看,上市公司大规模回购,往往意味着其认为当前股价远低于内在价值,可视作表达股价低估的积极信号,对投资者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最新评论

风险批露: 交易股票、外汇、商品、期货、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属高风险行为,这些风险包括损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所以交易并非适合所有投资者。加密货币价格极易波动,可能受金融、监管或政治事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保证金交易会放大金融风险。
在决定交易任何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前,您应当充分了解与金融市场交易相关的风险和成本,并谨慎考虑您的投资目标、经验水平以及风险偏好,必要时应当寻求专业意见。
Fusion Media提醒您,本网站所含数据未必实时、准确。本网站的数据和价格未必由市场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做市商提供,所以价格可能并不准确且可能与实际市场价格行情存在差异。即该价格仅为指示性价格,反映行情走势,不宜为交易目的使用。对于您因交易行为或依赖本网站所含信息所导致的任何损失,Fusion Media及本网站所含数据的提供商不承担责任。
未经Fusion Media及/或数据提供商书面许可,禁止使用、存储、复制、展现、修改、传播或分发本网站所含数据。提供本网站所含数据的供应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识产权。
本网站的广告客户可能会根据您与广告或广告主的互动情况,向Fusion Media支付费用。
本协议的英文版本系主要版本。如英文版本与中文版本存在差异,以英文版本为准。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 | 粤ICP备17131071号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