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星期五震撼来袭!InvestingPro限时狂欢,60%惊喜折扣等你拿,千万别错过!手慢无

中国1月美债持仓六连降 沙特抛售力度创疫情初期以来之最

发布时间 2023-3-16 23:20
© Reuters.  中国1月美债持仓六连降 沙特抛售力度创疫情初期以来之最

财联社3月16日讯(编辑 潇湘)当地时间周三(3月16日),美国财政部公布了2023年1月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报告显示,随着美债市场在年初延续反弹行情,外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在1月连续第三个月出现回升。不过,中国和沙特在当月的减持依然颇为受到各方瞩目。

数据显示,1月份,外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从上月的7.318万亿美元增至了7.402万亿美元。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外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国国债仍同比减少了3.3%,累计净减持美债2534亿美元。

一般来说,当美债收益率处于上行阶段,投资者会倾向于减持美债资产以降低资产损失,当美债收益率下行时再增持。基准的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在1月初时为3.792%,到月底时已跌至了3.529%。去年10月,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曾触及4.338%的15个月高点。

在具体各主要美国海外“债主”中,日本在1月仍是最大的美国国债海外持有国。当月日本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从上月的1.0763万亿美元增至了1.1044万亿美元,环比增加了281亿美元,

去年,日本投资者大部分时间里都在抛售美国国债,以帮助捍卫苦苦挣扎的日元。不过随着过去几个月日元明显反弹,日本的外汇干预压力已显著减轻。

相比于日本对美国国债的重新增持,第二大美国海外“债主”中国则延续了对美债的减持步伐。1月中国大陆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为8594亿美元,持仓较12月环比减少了77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已是中国连续六个月减持美债,总持仓规模续创2010年6月以来新低。自去年4月起,中国的美债持仓已连续10个月低于了1万亿美元大关。

整体而言,在前十大美国海外“债主”中,总计有六个增持、四个减持。除中国外,比利时、卢森堡和爱尔兰在1月也选择减持了美债,其中比利时减持幅度最大,减持规模达到232亿美元。

而在前十大美国海外“债主”以外,1月美债持仓变动最受瞩目的无疑是沙特。

数据显示,沙特阿拉伯在1月以自疫情初期来最快的速度出售了美国国债——当月总计抛售87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是欧洲地区以外的最大卖家,其持仓规模已降至了六年多以来的最低水平。

分析人士表示,在去年通过销售石油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该国正在改变管理其石油美元财富的方式,沙特央行的净外国资产在2022年几乎没有增加。

TIC报告的其他亮点

美国财政部1月的TIC报告还显示,1月份外国对美国长期、短期证券和银行流水的净买入额为1831亿美元。其中,外国私人净流入为1712亿美元,外国官方净流入为119亿美元。

1月份,外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国长期证券增加了317亿美元。其中,外国私人投资者持有的美国长期证券增加了850亿美元,外国官方机构持有美国长期证券减少了533亿美元。

如果将国际长期证券和美国长期证券均考虑在内,1月外国投资者持有国际或美国证券增加了319亿美元。在计入调整因素后,1月份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国长期证券的总净额估计增加了223亿美元。外国居民持有的美国国债在1月份减少了97亿美元。外国居民持有的所有以美元计价的短期美国证券和其他托管负债减少了45亿美元。

最新评论

风险批露: 交易股票、外汇、商品、期货、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属高风险行为,这些风险包括损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所以交易并非适合所有投资者。加密货币价格极易波动,可能受金融、监管或政治事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保证金交易会放大金融风险。
在决定交易任何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前,您应当充分了解与金融市场交易相关的风险和成本,并谨慎考虑您的投资目标、经验水平以及风险偏好,必要时应当寻求专业意见。
Fusion Media提醒您,本网站所含数据未必实时、准确。本网站的数据和价格未必由市场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做市商提供,所以价格可能并不准确且可能与实际市场价格行情存在差异。即该价格仅为指示性价格,反映行情走势,不宜为交易目的使用。对于您因交易行为或依赖本网站所含信息所导致的任何损失,Fusion Media及本网站所含数据的提供商不承担责任。
未经Fusion Media及/或数据提供商书面许可,禁止使用、存储、复制、展现、修改、传播或分发本网站所含数据。提供本网站所含数据的供应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识产权。
本网站的广告客户可能会根据您与广告或广告主的互动情况,向Fusion Media支付费用。
本协议的英文版本系主要版本。如英文版本与中文版本存在差异,以英文版本为准。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 | 粤ICP备17131071号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