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上海4月19日电,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俄乌冲突之后,即便是如美国、欧盟这样的庞然大物都陷入了各式各样的问题之中,在衰退的担忧中艰难辗转。更不要说其它抗风险能力更弱的经济体,先在新冠疫情之中受创,疫情还未结束又被俄乌的冲击所裹挟。
印尼、斯里兰卡、古巴……都在发出哀鸣,谁又会是受伤最深的那一个?
印尼:产油的没有油
印尼人有一个认知:进口大米是一等食品,自己种的玉米算二等。
这个认知在天下太平的时候,并不显得突兀,顶多是矫情。但在现在,就显得十分不合时宜了。
根据媒体报道,印尼3月的粮食市场上,国内玉米的售价大约为每公斤3000印尼盾,而进口大米的价格则是每公斤12000印尼盾。当地农民,种的多是玉米,吃的却是大米和面食。也就是说,当地人需要用4斤玉米去换一斤大米,这显然让农民很难受。
乌克兰又是印尼最大的谷物提供商之一,印尼也是乌克兰小麦的最大进口商。根据印尼官方数据,2020年,乌克兰向印尼提供了200万吨的小麦和混合麦进口谷物,位列第一。咨询机构APK-Inform公司称,在2020/21年度,印尼购进了260万吨乌克兰小麦,占到其出口总量的16%。
如今乌克兰小麦迟迟无法交付,对印尼来说算是一个致命打击。但打击还不仅仅是在粮上,还在油上。
乌克兰和俄罗斯不仅供应着世界大部分的小麦,还供应了更大部分的葵花籽油。这种供应上的切断,让印尼同时陷入食用油短缺的危机,自今年初到3月下旬,印尼全国的棕榈油价格上升了40%。第一是因为葵花籽油的稀缺,让棕榈油变得炙手可热;另一个原因是,今年3月以来,台风不断侵袭印尼的主要棕榈油产地,对产量产生了很大影响。
针对食用油短缺的情况,印尼政府先是限制居民每人只能购买2升食用油,但反而引发了国内的哄抢热潮。
之后,政府再次出台政策限制棕榈油出口,但受到国外买家的强力反对而取消,转而增加出口关税至80%,意图保证国内供给。
但据4月11日的数据显示,印尼全国散装食用油目前的价格环比已上涨13.75%,优质包装食用油的价格环比上涨了41.4%,而当前印尼库存只能保证约一个半月的供应。
除了棕榈油,印尼也是个产石油的国家,但他们的炼油能力实在是难以恭维。设备老旧,技术停滞,导致效率不高。而国外油价的节节攀升也让印尼国内的炼油商宁可出口,而不是内销。
吃不起,用不起,印尼除了继续花钱支撑购买力和进口更多商品,别无选择。而据印尼财政部数据显示,印尼的外汇储备还可支撑7.2个月的进口。
斯里兰卡:外汇已经见底
印尼还有7个月的缓冲期,斯里兰卡就惨了。两年来不断消耗外汇储备,等到俄乌当头一棒之时,国库里70%的外储已经不见,只剩下19.3亿美元,甚至还支撑不了一个月的进口。
斯里兰卡已经停止对政府外债的支付,试图保留这一点儿少得可怜的外储。
更惨的是,斯里兰卡的农业多是发展经济作物,它以茶叶、橡胶、椰子在世界贸易中站稳脚跟,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它几乎没什么可以用作储备的粮食。
最为雪上加霜的是,2020年,斯里兰卡希望打造有机农业,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力。但有机意味着更加精细化的管理,对人力有更高的要求。这也导致斯里兰卡大量的农田荒废,农业减产近一半。
国内没有粮食,它只能靠买,但现在却已经穷困潦倒。
这与斯里兰卡政府多年来在经济管理上的短视有很大关系。2019年,拉贾帕克萨政府上任后立即宣布大幅减税措施,然后迎面碰上了新冠这个大杀器。斯里兰卡又是一个有名的旅游国家,旅游业占GDP的12%,疫情基本上把这条创汇的路子堵了个彻底。
而在拉贾帕克萨政府之前,历届政府都对国民支出大于国民收入这件事有心无力,或者有意避过,导致斯里兰卡长期以来可供贸易的商品和服务得不到发展,一直处于公共财政堪忧的状态。
靠着老天爷赐的好山好水吃不了饭时,一切恶果都反噬了出来。
今年3月,斯里兰卡的食品通胀率就已达到30.2%,创下历史新高,而相比2019年,斯里兰卡常见主食大米的价格已经上涨了93%。
此外,没有外汇进口石油等能源,斯里兰卡不得不限制电力供应,全国进入了长期停电的状态之中,每天的停电时长已从3月底的10个小时延长至13个小时。
而根据摩根大通的估计,今年斯里兰卡还需偿还近70亿美元的外债。
古巴:复苏的苗头被掐了
2021年8月,社会主义国家古巴召开古共八大,强调非国有部门发展有助于提升经济效率和生产力,鼓励发挥外资的积极作用。
算是另一个版本的“改革开放”。学习中国改革开放道路,原本也是古巴对改革政策的期待。但现实是,时机真的太重要了。
自特朗普上任之后,古巴一直处于被制裁的状态,其旅游业和金融业都受到了很大影响,拜登政府则延续了特朗普时期对古巴的政策,这让古巴在国际市场上,尤其是金融市场,十分被动。
古巴的法定货币比索在加勒比岛国之外不可兑换,导致其只能靠出口商品和服务,如医疗业和旅游业,来赚取美元。根据古巴官方的数据,古巴经济在大流行的前两年已经萎缩了9%。技术服务出口受到严重影响,创汇动力一下子就“瘸”了。
古共八大召开后,为了吸引外资,古巴放开货币管制,将几十年的货币与外汇双轨制进行并轨,使比索成为唯一法定货币,减少进出口结算的障碍,为经济开放做准备。同时,进一步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私营资本提供空间,释放出巨大的经济活力。
古巴2021年GDP由负增长转正,同比增长了2%,宣告其进入疫后复苏阶段。这本该是古巴经济复苏的良好开端,却在俄乌的打击下变得七零八落。
2020年到2021年,疫情导致的现金不足,已导致古巴进口出现了40%的下降。古巴又是一个非常依赖进口的国家,其60%的燃料和65%的事物都来源于进口。
俄乌的冲击,让当地缺乏现金的窘境更加难受,据贸易商表示,这两大类产品在古巴今年内就上涨了25%及40%。
还来不及存钱的古巴只能眼睁睁看着国内食品、药品等基本商品价格飞涨,电力、燃气都因为供给不足而陷入短缺。
古巴经济部长近日表示:价格居高不下正在破坏当地削减进口成本的计划,天然气短缺和停电的部分原因是燃料价格上涨和航运中断。
“直到一个月前,一艘40000吨柴油油轮的(货物)成本还只是3500-3600万美元,但现在,同一艘船的成本已经是5800万美元。”
另一方面,古巴与俄罗斯的关系一向不错,俄罗斯也是古巴最主要的游客来源地之一,但随着欧美对俄罗斯航空业的制裁,也让古巴的旅游业大受打击。印尼和斯里兰卡还能奢望欧美游客拯救旅游业创汇,对古巴来说却是不可能。
而对于古巴现在的改革来说,根基未稳就面临巨大打击,这对政策制定者来说难度简直翻了几番。
印尼、斯里兰卡和古巴还只是全球经济体的几个特写,更多的却是哀鸿遍野。
这一次的全球受挫也教育到,如何用政策维护好经济的韧性,准备更充足的风险缓冲带,将会是每一个国家永远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