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地缘风险影响,近日欧美股市大幅波动,亚洲股市在三月的第二周也出现大跌,其中恒生科技指数再寻底,跌至2020年7月27日该指数推出以来的新低,现报4527.83点,较2022年初的5670.96点低20.16%,较2020年7月推出时的6667.97点折让32.2%,见下图。
其中腾讯(00700.HK)和美团-W(03690.HK)两家备受关注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市值单日蒸发上千亿港元,分别下跌3.77%和11.29%。
类似地,美国的大型科技公司苹果公司(AAPL.US)、微软(MSFT.US)、谷歌(GOOG.US)、Meta(FB.US)等,今年表现也不怎样,今年以来分别累计下跌8.11%、13.81%、8.68%和40.52%。科技股的好日子似乎到了头。
在如此背景下,恒生科技指数下挫,该解读为全球市场风格转变,还是抄底信号?
恒生科技指数估值VS.纳斯达克指数估值
恒生科技指数于2020年7月27日推出,反映与科技主题高度相关的最大30家香港上市公司的走势,这些上市公司与互联网、金融科技、云计算、电商、数字或智能化等科技主题高度相关,需要符合以下其中一项条件:1)利用科技平台运营;2)研发开支占收入的比例不低于5%;或者3)年度收入同比增长10%或以上。
这与纳斯达克指数相似,纳斯达克主要反映华尔街科技股走势。
由于科技股、新经济股的特点是采用新技术或是创新运营模式,很大一部分的上市公司都尚未实现盈利,以市销率(即市值除以销售额)和市现率(即市值除以净现金流)进行估值会比较恰当,前者可反映这些新经济企业的收入是否匹配其市值规模,后者则反映这些新经济企业产生现金流的能力,是否配得上市场对其未来价值的预测。
从市销率来看,Wind的数据显示,尽管纳斯达克指数近期也有所回落,但其估值仍明显高于恒生科技指数:代表恒生科技指数的红线自2021年5月以来一直处于蓝线下方(代表纳斯达克指数),反映恒生科技指数的市销率估值较低。
市现率曲线也显示,恒生科技指数在最近几周的估值与纳斯达克拉开了距离,意味着如果用这些科技企业所产生的净现金流入,来支付按现价买入该指数的成本,回本所需时间要短于纳斯达克。
市销率和市现率两个最能反映新经济企业估值的指标,都同时反映出恒生科技指数的估值要低于纳斯达克指数,这或意味着恒生科技指数或更具上行空间和拥有相对较大的安全垫。
那么,基本面是否支持这一表面证据?或许该由权重股说起。
恒生科技指数的权重股
恒生指数公司2022年3月4日的数据显示,快手-W(01024.HK)、腾讯、阿里巴巴-SW(09988.HK)、京东集团-SW(09618.HK)、小米集团-W(01810.HK)、美团-W(03690.HK)和舜宇光学科技(02382.HK)是权重在6%以上的成分股,合共占比达到55.26%。从下表可见,除了快手之外,今年以来各大权重股均有所下跌。
由于这些权重股所占的比例都较高,它们的一举一动会对恒生科技指数带来影响,所以要探讨港股科技或新经济股的整体表现,这些权重股的表现会对交易氛围、市场流动性、前景展望起到启示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大型互联网企业在特定细分领域都占据领导地位,其表现、发展、展望足以撼动相关产业的增长情况。
另一方面,这些企业也是手握巨额现金、活跃在投资一线的大型投资者,它们对于某些新兴产业的看法和投资决策,将影响到这些产业的发展程度以及相关初创企业的成长,例如腾讯的慧眼,成就了美团、京东、快手的崛起和壮大。
港股大型互联网企业的前景如何?
在今年的重要会议上,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就提出了与“数实融合”(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农村教育和人才培养、文化科技成果应用与创新、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传承、社会应急网络建设以及粤港澳大湾区蓝碳(海洋碳汇)发展等建议。
百度集团(09888.HK)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今年的提案则聚焦自动驾驶政策创新、智能交通、碳减排和发展“绿色AI”等话题。
小米集团主席雷军的建议则设计新能源碳足迹核算体系、新能源汽车大功率快充基建、电子废旧循环再用等话题。
在今年北京冬奥会上,阿里巴巴的CEO张勇也提到,用数字化能力服务百年奥运,服务实体经济。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冬奥会就是借助阿里云技术,实现“全面上云”,大大节省了IT基础设施的成本,也缩短了应用开发和部署流程。此外,阿里云冬奥数据中心使用绿电,履行其碳中和行动目标。
由此可见,互联网大佬们对于未来的发展,都不约而同地聚焦在这几个方面:绿色经济、数字经济、云计算、节能减碳等,以履行其社会责任和把握国家发展大局所带来的机遇。
以数字经济为例,当前传统实业转向数字经济的需求激增,而且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部署,可为数字经济搭建“新底座”,更有利于实体经济向数字经济的转型。在云计算、数字经济基建设施建设方面已积累了一定基础的大型互联网企业正可提供助力,例如阿里云、腾讯提出的“数实融合”。
在工作报告中,高层对做好2022年消费促进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将坚定实施好扩大内需的战略,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基础上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1)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和保就业提升消费能力;2)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培育消费新增长点;3)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政策倡导绿色消费;以及4)营造安心放心的消费环境。
这些措施将有利于推动内需,在线上和线下均有消费平台布局的全能生态运营商将可得益,例如京东、阿里巴巴、小米、快手等。
总而言之,在今年5.5%的经济增速目标下,全社会发展和消费应可保持稳定,大型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前景仍较为乐观。拥有如此稳健的基本面,它们的估值应得到支持。
中资科技股与美国科技股的估值差异
笔者选出恒生科技指数七大成分股与纳斯达克七大市值成分股来进行比较。见下图,单从股价表现来看,美国科技股的平均跌幅要低于港股上市的科技股。
从估值来看,不论是市盈率(盈利状况与市值之比)还是市销率(收入状况与市值之比),港股上市科技股的平均值和中位数都低于美国科技股,而且差距颇大,由此可见,港股上市科技股的估值相对较低。
虽然都是全球两大消费国最具活力、拥有最大特定服务生态用户的大型互联网企业,港股上市互联网企业与美国科技企业的估值逻辑却不尽相同。
美国科技企业因为得益于无限宽松的美元流动性而膨胀了两年,它们的估值是否已经到达天花板不得而知,但考虑到较高的基数,它们的业绩增速很大可能已是强弩之末。另一方面,美联储收水态度坚决,将促使以追求最大化收益为目的的“聪明资金”离开增长到顶、获利空间缩小的资产,而转向估值偏低、发展潜力更大的资产,例如海外投资,这是华尔街当前的普遍思维。
港股上市互联网企业与美国经济增长率的关联性不是很强,而是与中国的经济增长密切相关,所以美股的走资潮应不会对港股造成太大的影响,而当前亚洲股市急挫,更大可能是地缘风险的不确定性所致。中国的稳增长基调下,消费和经济发展态势应不大可能改变,承担起线上线下娱乐、服务、商品消费的大型互联网企业,只要其发展规划与国家政策一致,应不会偏离轨道太远。
有鉴于此,当地缘风险尘埃落定,当全球经济重回正轨,当全球资本市场重新聚焦于实力和价值,对比于美国同行,港股上市大型科技股的估值或更具吸引力,反映它们整体走势的恒生科技指数应有提振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