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高级数据:最高 立减50%InvestingPro手慢无

星巴克正在悄悄变贵,你还会光顾吗?

发布时间 2022-2-18 06:39
更新时间 2022-2-18 08:36
© Reuters.  星巴克正在悄悄变贵,你还会光顾吗?
SBUX
-

2月16日,“星巴克涨价”登上热搜。

有网友查询星巴克官方APP时发现,星巴克公司 (NASDAQ:SBUX)不少产品售价均较此前有1~2元的提升。比如手工调制的咖啡部分涨了1元,美式咖啡涨了2元;火腿芝士可颂、古巴风情鸡肉三明治等上涨1~2元不等。

“自2月16日起,星巴克将对中国内地门店的部分饮品和食品进行小幅价格上调。所有包装咖啡豆以及咖啡杯等周边商品不在此次调价范围之内。”同日,星巴克中国相关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星巴克中国上一次统一实施调价是在2018年11月。此外,星巴克2022财年第一季度业绩电话会议显示,星巴克美国市场已分别于2021年10月和2022年1月进行过提价。

上述星巴克中国相关负责人解释称:“定价是在对营运成本等多项因素进行考量后制定的。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星巴克体验。”

事实上,星巴克并非近期唯一一家调价的咖啡品牌,瑞幸、Tims均存在涨价情况。

2月17日,瑞幸咖啡客服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公司根据不同的消费场景,综合考虑生产经营、人力租金、配送等因素,对价格做了一定调整,不同门店的咖啡价格存在差异。

成本上涨

按照星巴克的说法,影响其价格的因素主要还是营运成本。

“就当前的咖啡产业链来说,星巴克涨价并不意外,原材料价格的大幅度上涨是星巴克们涨价的最核心问题根源。”2月17日,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从原材料供应来看,宝城期货研报显示,2021年由于巴西的干旱天气、供应链动荡和货运成本增加,阿拉比卡咖啡豆的价格上涨了一倍多。为解决供应短缺的问题,供应商动用了库存,ICE美国期货交易所监测的库存降至22年来的最低水平。

星巴克在中国市场涨价,原材料因素或许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运输压力、人员成本、包装材料等价格上涨也是影响价格很重要的原因。

星巴克在美国市场同样正在涨价。

2月1日,星巴克公布了2022财年第一季度的业绩。星巴克总裁兼首席执行官Kevin Johnson(凯文·约翰逊)在电话会议上表示,星巴克美国市场预计在未来几个月内,产品将继续涨价。这是为了抵消员工加薪以及其他成本增加对利润造成的冲击。

据有关媒体报道,2021年10月,星巴克宣布提高美国员工工资,视工作年限不同提薪5%~10%。

在中国市场,星巴克同样面临相似的问题。这两年咖啡市场在中国急速扩张。咖啡师成为热门职业,工资一路上涨。

某独立咖啡店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从去年开始,人工成本就急剧增加。大型连锁咖啡店用更高的薪资招聘走了更多的咖啡师。”也有连锁咖啡从业人员记者直言,咖啡机器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为了留住更多员工,2021年11月,星巴克中国宣布,自2021年10月开始,所有星巴克中国的全职门店零售员工都将首次享受“14薪”,即在原有13薪基础上,再增加1个月工资的金额作为奖金。

也有其他咖啡品牌在中国市场提高了价格。

有媒体报道,Tims咖啡在今年1月份对9款商品进行了小幅价格调整,调整幅度同样为1~2元不等。

2月17日,Tims咖啡客服称:“的确对少部分产品的价格进行了调整,这是我们综合考虑目前营运情况作出的调整。目的是希望提供给大家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还有消费者发现,瑞幸咖啡外卖价格每杯涨了3元,例如同一家门店,生椰丝绒拿铁自提价为19元,外卖21元,配送费依旧为6元。

竞争白热化

在江瀚看来,星巴克涨价的原因之一,或许还有其在中国销售额下降,想用涨价来弥补利润的想法。

星巴克2022财年第一季度显示,截至2022财年第一季度,星巴克中国的营收为8.9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7.13亿元),同比降低2%;同店销售额(以销售店开了至少一年为前提)同比下滑14%,其中交易量下降6%,客单价下降9%。

如今,咖啡市场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尤其是在咖啡消费旺盛的一二线城市,咖啡品牌缠斗激烈。

据媒体报道,目前上海现存咖啡馆超8000家,是全球拥有最多咖啡馆的城市。《上海2021精品咖啡消费观察》显示,2018年以来,上海精品咖啡店迎来开店热潮。截至2021年11月,大众点评平台收录上海咖啡门店共7200家,其中精品咖啡店3244家,3年涨幅达124%;2021年新开门店数达951家,同比增长41.5%。

“现在可以选择的咖啡品牌众多,不仅有瑞幸还是各种互联网咖啡,还有永璞、隅田川等新式包装咖啡产品,市场已经进入红海,星巴克如果不进一步维护用户,还是一味涨价的话,很有可能会把消费者推向竞争对手那里。”江瀚表示。

在激烈的竞争下,压力传导到每个品牌。不仅星巴克,连锁咖啡品牌的成本压力进一步被放大。

CIC灼识咨询合伙人朱悦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未来三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玩家入场,整个咖啡市场的竞争拥挤度将进一步升级。现在的咖啡市场还处于百家争鸣的阶段,对于企业而言,需要同时做好品质、品牌、服务体系、客户粘性、场景创新这五点,才有可能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最新评论

风险批露: 交易股票、外汇、商品、期货、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属高风险行为,这些风险包括损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所以交易并非适合所有投资者。加密货币价格极易波动,可能受金融、监管或政治事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保证金交易会放大金融风险。
在决定交易任何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前,您应当充分了解与金融市场交易相关的风险和成本,并谨慎考虑您的投资目标、经验水平以及风险偏好,必要时应当寻求专业意见。
Fusion Media提醒您,本网站所含数据未必实时、准确。本网站的数据和价格未必由市场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做市商提供,所以价格可能并不准确且可能与实际市场价格行情存在差异。即该价格仅为指示性价格,反映行情走势,不宜为交易目的使用。对于您因交易行为或依赖本网站所含信息所导致的任何损失,Fusion Media及本网站所含数据的提供商不承担责任。
未经Fusion Media及/或数据提供商书面许可,禁止使用、存储、复制、展现、修改、传播或分发本网站所含数据。提供本网站所含数据的供应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识产权。
本网站的广告客户可能会根据您与广告或广告主的互动情况,向Fusion Media支付费用。
本协议的英文版本系主要版本。如英文版本与中文版本存在差异,以英文版本为准。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 | 粤ICP备17131071号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