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三次问鼎中国首富的浙商领袖、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在2月25日与世长辞,享年79岁。
不少国内企业家都将宗庆后视为里程碑式的人物,小米创始人雷军在个人微博评价其是“一代传奇”。
从创业年代来看,宗庆后常常被定义为“84”派企业家。同时期的企业家还包括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联想创始人柳传志、万科创始人王石等。按地域来分,宗庆后则属于浙商代表。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宗庆后自42岁创业至今,一直在商海浮浮沉沉。从改革开放、外资入华,再到互联网冲击和年轻化转型,宗庆后几乎经历过中国民企走过的所有路,也最终带领娃哈哈成为国内饮料巨头。
但如今,30多岁的娃哈哈无论是品牌形象还是市场表现,都面临严峻的挑战——Z世代的消费心理,与几十年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挑战者来势汹汹,一众品牌纷纷借助资本的力量抢班夺权;在互联网浪潮下,如何真正拥抱电商,赢得年轻消费者心智。
随着宗庆后离世,这些都成为未竟之事。
中年危机
在宗庆后去世前,娃哈哈内部的权力交接已经展开,其女儿宗馥莉逐步接手公司多项工作。2018年,宗馥莉上任娃哈哈品牌公关部部长。2021年,宗庆后卸下总经理一职,由女儿宗馥莉出任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和相对保守的宗庆后不同,宗馥莉对于新事物的态度更为开放,并一直在探索娃哈哈年轻化和多元化的可能。
2018年,娃哈哈推出了AD钙奶味奶心月饼、炫彩版营养快线、彩妆盘等潮品。2020年,娃哈哈与盲盒品牌泡泡玛特合作,推出了全球首款“盲水”。此后,在宗馥莉的主导下,娃哈哈与英雄联盟、斗罗大陆等IP推出多款联名产品。同时,娃哈哈还与王力宏解除合作,迎来了新任代言人许光汉。
而在进入娃哈哈任职之前,宗馥莉早在2016年就打造了以自己英文名Kelly命名的饮料品牌——“KellyOne”,并推出了KellyOne果蔬汁、主打0糖0脂0卡的高端茶饮“一茶”和主打新国潮概念的气泡水“生气啵啵”等多款产品。
但让37岁的娃哈哈变成一个能够历久弥新的消费品牌并不容易。把目光投向整个中国饮料市场,2016年前后,跑马圈地式的渠道铺设接近尾声,市场天花板渐近。同时,新一代消费群体崛起,市场对于饮料产品的需求更加个性化、多元化。娃哈哈的困境开始暴露,一方面缺少爆款新品,另一方面其传统营销模式的影响力开始下滑。
公开资料显示,娃哈哈现有产品约十余类200多个品种,但明星产品依旧是元老级的“老三样”,其中娃哈哈AD钙奶、娃哈哈纯净水系列都是在1996年推出,营养快线则是在2005年上市。
在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核心原因在于娃哈哈在产品层面没有满足和对接新生代的消费需求。
“娃哈哈品牌缺乏高大上的调性,而新生代消费者喜欢个性化的产品。娃哈哈多元化布局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治标不治本,没有好的产品、包装,没有个性化的产品,很难打动新生代消费群体。”朱丹蓬说。
宗庆后显然早就意识到了,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人来讲,三十而立正年轻。对企业来讲,三十年已经老了,大企业病也出来了。”
娃哈哈的中年危机,一定程度上体现在公司的业绩当中。2013年,宗庆后以116亿美元的身家登顶福布斯2013年内地富豪榜。同年,娃哈哈创下783亿元的营收最高纪录。但从全国工商联每年发布的民企500强榜单来看,娃哈哈最近几年的营收规模都在四五百亿元左右。
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数据显示,2014-2020年,娃哈哈的营收在波动中下滑。此后,直到2021年,娃哈哈营收重回500亿元以上,达到519亿元;2022年,娃哈哈营收为512亿元。
无论是品牌形象,还是产品表现,娃哈哈都受到严峻的挑战。而这一切,都留给了新的掌舵者来解决。
上不上市?
娃哈哈是为数不多未上市的消费品巨头。
1996年,娃哈哈营收首度突破10亿元,为了实现“以市场换技术”的愿望,宗庆后引入了饮料巨头达能。彼时,娃哈哈与达能、香港百富勤合作,共同建立公司,生产以“娃哈哈”为商标的纯净水、八宝粥等产品。其中,娃哈哈持股49%,达能与香港百富勤合计持股51%。
1997年,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百富勤将所持股权出售给达能,达能也因此跃升到51%的控股地位。
2006年,双方“联姻”关系急转直下,达能认为宗庆后在合资公司之外又成立了一系列由国有企业和职工持股的非合资公司,这些非合资公司每年也赚取丰厚的利润,分走了本应由合资公司享有的市场,因此要求用40亿收购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宗庆后拒绝了这一要求,双发爆发纠纷。
此后两年,双方经历了数十起诉讼、仲裁,最终达能败诉。2009年9月,双方达成和解,达能将51%的股权以投资额出售给娃哈哈。
或许因为这段经历,宗庆后对资本有了不一样的认知。此后,娃哈哈坚持着不负债、不发行债券、不贷款和不上市的“四不”策略,依靠自有资金运作,成为中国商界特殊的存在。
但到了2017年,在娃哈哈成立三十周年的庆典上,宗庆后却松口表示,“上市以后能加快企业发展,在适当的时候也会考虑。”此后,宗庆后曾对多家媒体表示,未来可能考虑上市。
作为一家年营收达数百亿元的饮料巨头,娃哈哈始终没有明确通过上市筹钱的需求。但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同行们已经纷纷走向了资本市场。
2020年9月,农夫山泉正式在港交所上市,市值最高时一度超过7000亿港元,其创始人钟睒睒更是借此数次登顶中国首富。除了老牌饮料企业,新茶饮品牌奈雪的茶在2021年6月登陆港交所,此外,蜜雪冰城、茶百道、沪上阿姨等等一众企业也在排队申请上市。
除了融资之外,登陆资本市场也可以推动企业建立起更有效的股权激励机制和现代企业治理制度。
作为一家注重“家文化”的民营企业,宗庆后一直对内保持着事必躬亲的态度。但与自己的父亲不同,宗馥莉对待员工的方式更具现代企业管理者的色彩。
早在2017年4月,宗馥莉拟以5.07亿元收购香港上市公司中国糖果全部股份,虽然这场收购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宗馥莉在声明中表示,“这是一次积极的、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探索。”
2019年,宗馥莉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称:“娃哈哈上市是一个很正常的举动”。她还谈到,“如果你不是上市公司,大家对于你的投资会有怀疑。虽然我们也是一个大品牌企业,但别人会觉得上市公司是一个有明确规范流程的公司,会比较放心跟你谈判。”
在未来,随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娃哈哈是否会在宗馥莉的操刀下登陆资本市场成为待解之谜。
电商难题
上世纪90年代,娃哈哈独创了“联销体”模式,将经销商分为总部、经销商、二批经销商和销售终端等多个环节,每个经销商独自承担各自区域的销售任务,不能在其他区域串货,必须遵循娃哈哈的规定定价。
同时,经销商每年还要根据各自的经销额支付预付款给娃哈哈,并在每次提货前结清上一次的费用,这让娃哈哈有了充足的流动资金。依靠这一模式,娃哈哈也与各大经销商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迅速抢占市场份额,走进千家万户。
但随着快消产品的快速迭代以及互联网渠道的出现,联销体优势不再。
“联销体模式的成功,是因为此前娃哈哈有着巨大出货量作为利润的保证。但现在以娃哈哈相对中低端的产品零售价,渠道利润有限。随着娃哈哈的品牌调性、渠道的话语权以及产品定位的滑落,联销体的价值已经不比从前。”朱丹蓬对时代财经评价道。
也许是难以抗拒时代潮流。一向抗拒电商,甚至曾与阿里创始人马云隔空互怼的宗庆后也在逐步向电商靠近。
2016年4月,娃哈哈成立赋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10月,娃哈哈发布福礼惠,推动线上与线下融合业务;2018年,娃哈哈推出线上微商城,以做微商的方式销售联名产品。
2020年,娃哈哈先后注册成立杭州娃哈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杭州娃哈哈宏振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相继注册成立,表示要打造四个电商平台,包括保健品电商平台、食品饮料电商平台、跨境电商平台以及哈宝游乐园。2021年,娃哈哈又上线S2B2C平台“快销网”,邀请商家免费入驻。
不过,娃哈哈多年来的“触电”并没有掀起太大水花——福礼惠在上线一年不到便被放弃,2017年退出市场。而快销网平台产品大多归属娃哈哈旗下,且品类较少,极少有第三方商家入驻。
按照宗庆此前的说法,娃哈哈要推行的电商,并非传统意义上TO C的电商,而是面向其经销商体系的电商。换句话说,娃哈哈的电商,某种程度上是要借助互联网,进一步提升经销商体系的效率。
在娃哈哈,宗庆后一直都是权威和大家长般的存在。在外界看来,娃哈哈就是宗庆后,宗庆后就是娃哈哈。2018年,宗庆后曾向《中国企业家》表示,“他们都说我比较‘独裁’,过去我管得的确太细,造成员工对我的依赖”。
但在宗庆后去世,接下权力指挥棒的人能否顺利扮演好宗庆后的角色,则充满不确定性。
时间跳转到2012前,宗庆后和宗馥莉父女一起参加了央视财经的一档节目。主持人问宗庆后,“娃哈哈加上宗馥莉等于什么?”宗庆后答道,“等于更强大的娃哈哈。”主持人转头又问宗馥莉:“娃哈哈减去宗庆后等于什么?”“等于零”宗馥莉说。
不知在12年后,在宗馥莉的心中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