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亚洲债券发展论坛上,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办公室处长鲁公路表示,今年10月末中国公司信用债券存量已达8.2万亿,但不论是银行(行情 专区)贷款还是非传统渠道融资,国内企业融资仍严重依托于政府信用,存在隐性担保风险,中国公司债券市场的结构性问题较突出。
鲁公路具体阐述道,首先是银行持有银行间市场65%以上债券,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水平,而其同时是最主要发行主体。银行间市场发行和持有的主体都是银行,使得债券风险难以得到释放。
其次,中国债券发行主体的大型化,信用等级高端化问题突出,60%的债券主体评级在3A以上,这造成了债券市场的层次不足,缺乏产品创新,更使得中国大部分债券实质上是无风险的利率债,而非信用债。
再次,公司债券的批准流程缺乏分类管理,不管企业规模大小,资质好坏,发行条件不同以及以往信息披露程度,审批流程相同,而根据发行主体不同设立不同的审批通道有利于提高债券市场效率。
最后,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不能互联互通,存在诸多监管套利。债券市场的法律基础也不够健全,《证券法》是否能覆盖银行间市场尚存疑问。
美国债券市场公司债券余额占贷款余额及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112%和67%,中国相应的数据仅为12%和14%。鲁公路认为,如此明显的差距预示着中国公司债券发展空间和潜力仍然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