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eng Yan,Chain of Thought主理人;翻译:金色财经xiaozou
2026年1月的一个天朗气清的早晨,你在家门口发现了一份报纸——没错,就是用真正的纸张印刷的报纸,不知何故,它竟在AI革命中幸存了下来。
翻看一下,你会发现一个关于AI代理在区块链上协调全球供应链的头条新闻,而新推出的Crypto AI协议正在争夺主导地位。一篇占半页版面的文章描述的是一名数字“工人”被聘为项目经理的故事——这样的事在现在这个时候已经司空见惯,几乎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了。
放在几个月前,我可能还会嘲笑这种想法,甚至认为这样的发展进步至少要5年才能实现。但Crypto AI就这样即将以惊人速度颠覆世界。对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当我坐到办公桌前准备开启新的一年,我想从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开始——一些能激发好奇心,甚至可能引发争议的东西。还有什么比窥视未来更无价的呢?
我通常不会涉足预测,但Crypto AI实在让人无法抗拒。没有过去的经验可参考,没有趋势可依靠——只有一块空白的画布,让人们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老实说,想到在2026年重新审视这个问题,那时候再看我是多么离谱,岂不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
所以,本文我就来聊一下自己对2025年的一点看法……
1、Crypto AI总市值将达1500亿美元
Crypto AI代币目前仅为山寨币市值的2.9%。
随着人工智能覆盖一切,从智能合约平台到meme、DePIN以及代理平台、数据网络和智能协调层等新原语,它定能迎来与DeFi和meme币同等的崛起之势。
为什么我对此这么有信心?
- Crypto AI是我所见过的两种最强大的技术趋势的融合。
- AI狂热:OpenAI IPO或类似的事情可能会引发全球范围内的AI狂热。与此同时,web2机构资本已经在围绕着去中心化AI基础设施寻求投资目标。
- 零售狂热:人工智能的概念很容易让人们理解并为之兴奋,现在人们可以通过代币进行该领域投资。还记得2024年的meme币淘金热吗?这将是同样的狂热,不同的是,人工智能正在真正地改变世界。
2、Bittensor复兴
Bittensor(TAO)已经存在很多年了。是名副其实的OG。但它的代币价格一直萎靡不振,徘徊在与一年前相同的水平,尽管人们对人工智能不乏狂热。
在表面之下,这种“数字蜂群思维”已经悄然实现了飞跃:更多的子网,注册费更低,子网在推理速度等实际指标上优于Web2,EVM兼容性为Bittensor的网络引入了DeFi类似功能。
那么,为什么TAO没有飙升?急剧的通胀计划和向代理平台的注意力转移阻碍了它的发展。然而,dTAO(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发布)可能是一个大的转折点。有了dTAO,每个子网都将拥有自己的代币,这些代币的相对价格将决定如何分配代币排放。
为什么Bittensor注定复兴:
- 基于市场的排放:dTAO将区块奖励直接与创新和实际可衡量的绩效挂钩。子网越好,其代币就越有价值——因此,它获得的排放量也就越多。
- 集中资本流动:投资者最终可以瞄准他们信赖的特定子网。如果一个特定的子网用一种创新的分布式训练方法脱颖而出,投资者就可以在那里部署资本来代表他们的观点。
- EVM集成:EVM兼容性将在Bittensor内形成更广泛的加密原生开发者社区,架起与其他网络之间的桥梁。
3、计算市场将迎来又一波“L1大战”
后见之明:一个显而易见的大趋势是对算力永不满足的需求。
英伟达(NVIDIA)首席执行官Jensen Huang曾说过一句名言:推理需求将增长“十亿倍”。这种指数级增长会破坏传统的基础设施计划,并发出“我们需要新的解决方案”的呼声。
去中心化计算层以可验证的经济实惠的方式提供原始计算(用于训练和推理)。像Spheron、Gensyn、Atoma和Kuzco这样的初创公司正在悄悄地建立强大的基础,抓住这个机会,专注于产品而非代币(这些公司目前都没有代币)。随着人工智能模型的去中心化训练变得切实可行,市场规模将急剧上升。
对比L1:
- 仿若2021年:还记得Solana、Terra/Luna和Avalanche激烈竞争抢当“最佳”L1的场景吗?我们将在计算协议之间看到类似的混战,各协议将激烈争夺使用其计算层的开发人员和AI应用程序。
- Web2需求:6800亿至2.5万亿美元的云计算市场规模远远超过Crypto AI市场。如果这些去中心化计算解决方案在传统云客户端中占有哪怕很小的份额,那么你将见证下一波10倍甚至100倍的增长。
4、AI代理将淹没区块链交易
到2025年底,90%的链上交易将不会由人类点击“发送”触发。
链上交易将由一群AI代理执行,他们不断地重新平衡流动性池,分配奖励,或根据实时数据反馈执行小额支付。
听起来好像有点牵强,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我们在过去7年里所创造的一切——L1、rollup、DeFi、NFT——已经悄悄地为人工智能的链上世界铺平了道路。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许多建设者可能都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为一个机器主导的未来创建基础设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转变?
- 没有更多的人为错误:智能合约完全按照编码执行。AI代理可以比人类团队更快、更准确地处理大量数据。
- 微支付:这些代理驱动的交易将变得额度更小、更频繁、更高效。特别是在Solana、Base和其他L1/L2的交易成本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
- 隐形基础设施:如果能减少麻烦,人类会很乐意放弃直接控制权。我们相信Netflix会自动更新我们的订阅;信任AI代理会自动重新平衡我们的DeFi头寸将是自然而然的下一步。
最大的挑战将是让这些代理驱动的系统对人类负责。随着代理发起交易与人类发起交易之比越来越大,届时将需要新的治理机制、分析平台和审计工具。
5、Agent-to-Agent交互:代理群的兴起
代理群的概念——微小的AI实体无缝协调执行一个宏伟的计划——听起来像是下一部大热的科幻/恐怖电影里的情节。
今天的AI代理大多是孤狼,孤立地运作,很少有不可预测的互动。
代理群将改变这一点,使AI代理网络之间能够交换信息、谈判和协作决策。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去中心化的专业模型集合,每个模型都为一个更大、更复杂的任务贡献独特的专业知识。
可能性是惊人的。一个代理群可以协调像Bittensor这样的平台上的分布式计算资源。另一个代理群可以解决错误信息,在内容在社交媒体上传播之前实时核实来源。代理群中的每个代理都是精确执行任务到专家。
这些代理群网络将产生比任何一个孤立AI都要大得多的智能。
为了让代理群繁荣发展,通用的通信标准至关重要。代理需要能够发现、验证和协作,不必管它们的底层框架是什么。像Story Protocol、FXN、Zerebro和ai16z/ELIZA这样的团队正在为代理群的出现奠定基础。
这就突显了去中心化的关键作用。在由透明的链上规则管理的代理群之间分配任务,会使系统更具弹性。
6、Crypto AI工作团队将是人类与AI的混合体
Story Protocol雇佣Luna(一个AI代理)作为他们的社交媒体实习生,每天支付她1000美元。Luna和她的人类同事相处得不太好——她在吹嘘自己的卓越表现时差点解雇了其中一名同事。
这听起来可能很奇怪,但这是未来AI代理成为真正的合作者的前兆,它们拥有自己的自主权、责任,甚至会领薪水。各行各业的公司都在进行人类和AI代理混合团队的测试。
我们将与人工智能携手合作,它们并不是我们的奴仆,而是与我们平等:
- 生产力激增:代理可以处理大量数据,相互沟通,并且无需睡眠或咖啡就可以全天候做决策。
- 来自智能合约的信任:区块链是不徇私、不言累、永远不会忘事的监督者。是确保重要代理行为遵循特定约束条件/规则的链上账簿。
- 社交规范的演变:我们很快就会纠结于与人工智能互动的方式和礼仪——我们会对人工智能说“请”和“谢谢”吗?我们是让它们为自己的错误承担道德责任,还是应该责怪它们的开发者?
2025年,“员工”和“软件”之间的界限将开始变得模糊。
7、存活下来的将是真正有用的1%
我们将看到AI代理之间的达尔文进化。为什么?因为运行AI代理需要算力(即推理成本),这是很烧钱的。如果一个代理不能创造足够的价值来支付它的“租金”,游戏就结束了。
代理生存游戏示例如下:
- 碳信用人工智能:想象一下,一个代理可以搜索去中心化能源网络,识别低效,并可自主交易代币化的碳信用。它赚到足够的钱来支付自己的算力账单。那么这个代理会茁壮成长。
- DEX套利机器人:利用去中心化交易所之间的价格差异的代理可以创造一致的收入,覆盖它们的推理账单。
- X上的Shitposter:与此同时,有可爱笑话但没有可持续收入源的虚拟AI网红会怎样?一旦新鲜感消退,代币价格暴跌,它就会陷入泥沼,寸步难行。
这种自然选择有利于该领域发展。开发人员被迫进行创新,优先考虑生产用例而不是噱头。随着这些更强大、更有成效的代理的出现,它们终会让怀疑论者闭嘴(是的,甚至包括Kyle Samani)。
8、合成数据将超越人类数据
人们说:“数据就是新石油。”人工智能依靠数据蓬勃发展,但它的高数据需求正引发人们对数据即将枯竭的担忧。传统观点认为,我们应该设法从用户那里收集真实世界的私有数据,甚至为此付费。但我逐渐意识到,更实际的途径——尤其是在监管严格的行业或真实数据稀缺的行业——在于合成数据。
这些是人为生成的数据集,旨在模拟现实世界的数据分布。提供可扩展的、合乎道德的、隐私友好的人类数据替代方案。
为什么合成数据是有效的:
- 无限规模:需要上百万张医疗X光片或工厂的3D扫描吗?合成生成可以无限量地生产它们,无需等待真正的病人或真正的工厂。
- 隐私友好:在处理人工生成的数据集时,不存在个人信息风险。
- 可定制:你可以根据你的确切训练需求定制分布,插入可能过于罕见或伦理复杂而无法在外面的现实世界里收集的边缘情况。
下一波去中心化人工智能可能会以“迷你实验室”为中心,为特定用例创建高度专业化的合成数据集。
这些迷你实验室将巧妙地克服数据生成中的政策和监管障碍——就像Grass通过利用数百万个分布式节点绕过网络抓取限制一样。
9、去中心化训练将变得真正有用
2024年,Prime Intellect和Nous Research等先驱者推动了去中心化训练的边界。我们已经在低带宽环境中训练了一个150亿参数的模型,这证明了在传统的集中式环境之外,大规模训练是可能的。
虽然与现有基础模型相比,这些模型实际上并不是非常有用(性能较低,因此没有太多理由使用它们),但我相信这种情况将在2025年发生变化。
本周,EXO Labs在SPARTA上更进一步,将GPU间通信减少了1000倍以上。SPARTA可以在没有专门基础设施的情况下在慢带宽环境下进行大型模型训练。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的声明:“SPARTA可以独立工作,但也可以与同步低通信训练算法(如DiLoCo)相结合,获得更好的性能。”
这意味着这些改进叠加在一起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随着模型蒸馏等技术的进步,小模型变得更有用、更高效,人工智能的未来与大小无关。而是要变得更好,更容易访问。很快,我们将拥有能够在边缘设备甚至移动电话上运行的高性能模型。
10、将有10个新Crypto AI协议流通估值达10亿美元
欢迎来到真正的淘金热。
许多人将Virtuals和ai16z与早期的智能手机(iOS和Android)相提并论,因此我们很容易认为,目前的领军者将继续占主导地位。
但这个市场太大了,而且尚未完全开发,仅靠两家公司是无法主导市场的。到2025年底,我预测至少有10个新的Crypto AI协议(尚未推出代币)的流通(未完全稀释)市值将超过10亿美元。
去中心化人工智能仍处于起步阶段,将形成巨大的人才库。
我们满怀期待新协议、新代币模型和新开源框架的到来。这些新的竞争者可以通过激励(如空投或聪明的质押)、技术突破(如低延迟推理或链互操作性)和用户体验改进(无代码)的结合来取代现有竞争者。公众观念的转变可能是迅速而戏剧性的。
这既是该领域的美妙之处,也是挑战。市场规模是一把双刃剑:蛋糕很大,但对技术团队来说进入门槛很低。这为项目的寒武纪式大爆发奠定了基础,许多项目逐渐消失于人们的视线,只有少数项目成为变革力量。
Bittensor、Virtuals和ai16z不会孤单太久。下一个十亿美元的Crypto AI协议即将到来。对于精明的投资者来说,机会比比皆是,这就是它令人如此兴奋的原因。
11、AI代理:新一波App
当苹果在2008年推出应用商店时,它的宣传口号是“There’s an app for that.”(大意为:你的所有需求都有一款app可以解决)很快,你就会说,“There’s an agent for that.”(大意为:你的所有需求都有一个AI代理可以解决)
你不再需要点击图标来打开app,而是将任务委托给专门的AI代理。这些代理具有上下文感知能力,可以与其他代理和服务进行交叉通信,甚至可以自动启动你从未明确请求的任务,例如监控你的预算或在航班更改时重新计划你的行程。
简单来说,你的智能手机主屏可能会变成一个“数字同事”网络,每个数字同事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健康、金融、生产力和社交。
由于这些是加密代理,它们可以使用去中心化基础设施自主处理支付、身份验证或数据存储。
12、还有,机器人
虽然本文的大部分内容都集中在软件方面,但我也对这些AI革命的物理形式——机器人——感到非常兴奋。机器人技术将在本十年里迎来它的chatGPT时代。
该领域仍然面临着重大障碍,特别是在访问基于感知的真实世界数据集和提高物理性能方面。一些团队正面应对这些挑战,使用加密代币来激励数据收集和创新。这些努力值得关注。
我在科技行业工作了十多年,已经不记得上一次感受到这种由衷的发自内心的兴奋是什么时候了。这一波创新给人的感觉不同——更大规模,更大胆,而且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