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信用评级市场出现不寻常的动荡
- 今年早些时候,硅谷银行(SVB)危机激发了人们对评级机构能否预警危机的质疑
- 现在,穆迪(Moody's)和惠誉(Fitch's)相继下调美国评级,也让投资者对信用评级机构的可信度产生疑问
- 英为财情Investing.com就此采访了全球顶尖的专家之一Ann Rutledge,希望能进一步了解这个问题
英为财情Investing.com – 信用评级通胀不是散户投资者的关注点。其实,于2023年之前,整整十年信用评级行业都没有大幅影响股民的日常决策。
然而,似乎突然之间,支撑了金融世界中所有人的地基开始变动,而市场开始怀疑宏观经济格局是否也即将出现巨变。
2023年的信用评级市场非常动荡。年初,硅谷银行倒闭引发了银行业危机,而信用评级机构明显失效了,没能发现银行系统的脆弱。对此,人们感到困惑。同时引发了人们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回忆,于那次危机中,评级机构错误估算了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风险,是造成市场参与者错误地感到非常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
快进到2023年8月,穆迪下调了美国政府违约评级,紧接着,惠誉同时下调了十间美国银行的评级,引发了投资者心中的一个紧迫的疑问:信用评级机构于评估风险时是可靠的参考吗?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英为财情Investing.com采访了信用评级领域全球顶级专家之一Creditspectrum Corp/R&R Consulting的创始高层兼首席执行官Ann Rutledge,她着有两部关于信用评级的著作。她认为,答案比外行眼中看到的要复杂得多。
英为财情Investing.com:你好,Ann Rutledge!今年初,硅谷银行事件引发了我们对评级机构的质疑,他们似乎又掉链子了,没有及时发现美国银行系统中显而易见的问题。不过最近,穆迪下调了十家美国银行的评级,是不是意味着他们正在改进评级方法?
Ann Rutledge:没有证据表明他们改进了,他们并没有改变评级方法。那场「丑闻」只是一场普通的银行挤兑,也可以称之为流动性危机,而非信用危机。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赔偿了储户,不管你同不同意,事情就是这样。然后,一间或多间倒闭的银行并入了更弱的银行。我们公司Credit Spectrum对银行的评级更加细致,我们会持续观察银行的健康状况,所以我们那么清楚。在穆迪下调评级前,我们就已于2022年下调了一些银行的评级。
为什么穆迪会下调一些美国银行的评级,符合实际情况的解释是,穆迪是唯一坚持保留美国Aaa长期信用评级的机构,因此他不得不表示点什么。对于说点美国的不好,穆迪十分谨慎,所以就只能变换法子,用下调银行评级的方式,来批评美国政府的问题。看看穆迪是如何操作的,他把美国二线、区域性银行控股公司列入审查或负面前景名单,惟对市场力量没那么大,或者对评级机构的商业价值不怎高的小公司,就直接下调评级。
惠誉调整评级后,美国财长耶伦(Janet Yellen)马上予以驳斥,称下调评级「完全没有道理」,因为美国经济现在很稳健。她称下调评级是基于过时的数据,因此是「错误的」。人们猜测耶伦提到数据过时了,可能是指6月3日美国通过了债务上限法案前的资料。
然而,需要更新的可能是耶伦她自己的看法。了解如何进行信用评级的人都知道,真正的信用行动体现于前景和观察名单中,这个程序涉及很多步骤,且经过了精心设计,以给市场和发行人反应的机会。相比之下,任何后续信用评级变化都只是一道正式的程序性步骤。
5月23日,惠誉将美国发行人长期债务违约(IDR)展望下调至负面观察,原因有多个:临时债务上限的政治斗争,达不成债务协议时可能对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的不利后果,以及治理僵局。
随后,于6月2日,惠誉宣布于2023年第三季度期间「解决」观察名单——表明惠誉打算敲定评级。这才是真正的行动——而不是下调评级本身。
英为财情Investing.com:近期,我们总是看到评级机构总是迟一步,才发现证券的实际风险。这是因为评级机构的方法有问题,还是他们的内在特性有问题?
Ann Rutledge:银行体系获准存储和利用存款去为经济创造货币。评级机构的职能则是生产高质量的基准,帮助投资者远离资金游戏。自从洛克菲(Rockefeller)勒创造了全球石油市场,评级就成了金融基础设施中独一无二的重要部分。这一角色已经发挥了很长时间的作用。
所以,我认为信用评级本质上没有问题。惟我确实看到现在急需重新思考如何设计评级,才能更好地服务现代金融经济,80亿人口的多样化经济需求,以及我们正在损害的环境。
然而,信用评级机构并不希望经常调整评级。从法律上讲,评级是一种观点,而非一个分数。人们的观点不会经常变动。如果这一前提变了,也许世界就会意识到评级并不仅仅是一种观点。同时,这种变化可能会改变法律责任,因为监管机构会了解到,评级不仅仅是一种观点,因此会失去第一修正案的权利。
如果你读过穆迪的评级方法(自2021年以来就没有改进),你会看出这种方法像是一种评分系统。那是否意味着评级没有观点呢?并不是,惟这也不意味着评级不是一个模型。
我知道听上去很枯燥,似乎只是语义上的问题,然而几十亿美金正投入这个问题中,就变成了如何判定责任的现实问题。实际情况是,即使评级方法时不时过时,信用评级机构也愿意去维护他们现有的地位。
举例来说,如果支持某一债券的贷款不断收到还款,风险就在不断改变。因此,这些证券的评级应该逐步更新。
我知道,投资者可能不爱听,惟不好意思,现实就是这样,一旦某种东西更容易买卖,波动更大,那么风险也就更大。因此,完美的评级世界意味着评级也会更频繁调整。
长远来看,解决问题总比只会指责要强得多。
或许把2023年比作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更好。亚洲金融危机是银行问题,而非资产负债表外融资问题。评级机构将银行的健康状况和政府的健康状况混为一谈,尽管政府向银行提供了支持。此外,我说的评级机构是经美国政府许可,能够影响全球市场的评级机构:美国公认统计评级机构(NRSROs)。要知道,有些有些信用评级机构规模过小,不太重要。
英为财情Investing.com:您认为惠誉一口气下调十家银行的评级,是为了防止个别银行出现挤兑吗?
Ann Rutledge:恕我直言,我认为这么做是依据银行的实力予以划分——下调那些于穆迪眼中商业价值较低的银行的评级,惟根据他们实力的不同,给其他两批银行留有一些生存空间。
英为财情Investing.com:信贷评级更新滞后会给全球经济造成问题吗?如果有,这个问题有解决办法吗?
Ann Rutledge:我有个同事,叫Daniel Cash,他经常提到,经合组织中的大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非常希望引入私人信贷,创造一个真正的全球规模的债务资本市场。然而很难,因为拥护新自由主义的人并不真正理解他们强加于世界的框架,也无法深入了解他们的想法是否有效。因此,更新评级非常重要。聪明的投资者会按照现金流的时间价值对风险进行折现。这点毫无疑问。
然后,更新评级的首要问题是,需要使用数据。要使用数据,你需要一个能够集成你的手动系统或者代替你的手动系统的模型。要有一个可集成你的手动系统或者取代你的手动系统的模型,(a)这个系统还必须能代表风险的实际演变和消散路径,(b)还能不让你偏爱特定的客户。
你可以依照获取新数据的频率调整评级。我们在结构性产品方面有获得专利的处理流程,而且,鉴于美国银行业的监管披露规则相当严格——这些数据也都是公开的,我们也在对此行业的评级进行这样的更新。然而,平衡数据与实际操作是一项必备技能。你的最终目标应当是连贯产出评级和提供可靠性强的评级。我们必须认识到,由于监管规定以及各个部门间的权力争夺,只有公众开始要求变革,改变才可能真正发生。
所有债务都有期权性风险(optionality)——提前偿还的权利,或者违约的权利。评级应该对实际情况做出反应,NRSRO应该抵制商业诱惑。
英为财情Investing.com:今年早些时候,惠誉实际上是在瑞士信贷和其子公司破产后才把他们列入观察名单。为什么他们等了这么长时间才开始行动?
Ann Rutledge:我不能代表惠誉,惟我有一些一般的想法。雷曼兄弟不也是一样的情况?关于雷曼兄弟资不抵债的说法已经传了很多年,因此我也曾作出一句非常出名的评论:「让雷曼兄弟破产没有错,而是错在让它苟活得太久。」
评级机构通过加入观察名单的方式,处理有争议的评级,来避免被人指责引起恐慌。理想情况下,他们能规划出一个有序的降级过渡,如降级到C等级。你或许能从他们的债券违约研究中窥见一斑。然而实际情况是,下调评级是一个手动、效率低下且需综合考虑很多因素的过程。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有必要大刀阔斧地改革评级制度的原因之一
英为财情Investing.com:三大评级机构都给予了瑞士满分的主权评级,即使瑞士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破产。在给投资者营造出对银行实际状况的错误安全感方面,这部分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
Ann Rutledge:观察的非常好。怎么不是重大因素呢?虽然我不曾亲身参与瑞士这次的评级过程,但我于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曾经是穆迪主权和金融机构评级委员会一员。我深知评级机构有时会将主权评级和银行评级混为一谈——尽管他们不是独立的。如果你的评级设计出了差错,从理论上来说,这会引发很多问题。此外,由于害怕失去权力和影响力,或者害怕市场份额边缘化,你可能会在评级时不再迈出那么大的步子,同时更加依赖数据。于2023年,我们看到这种害怕正在上演。
***
如何物色有望大升股价却很低的优质股?InvestingPro股票筛选器助您一臂之力。快速筛选海量股票,强大功能囊括各项指针,轻松挖掘宝藏股票。
InvestingPro汇聚华尔街分析师独到见解,全面融纳各式估值模型,助力投资者揭秘各只股票背后的蛛丝马迹,最大化投资回报。
***
翻译:刘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