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爆优惠40%
最新!💥 速看ProPicks,获取遥遥领先标普500 1,183% 的金股策略领取六折优惠

日本股市,将再度疯涨?

发布时间 2023-7-31 08:42

昨天A股大涨,全体股民都嗨了。

隔壁日本,比我们更嗨。

昨日,日本央行8票赞成、1票反对,决定维持-0.1%的基准利率,并在不改变长期利率上限为0.5%的同时,允许利率升至1%。

简单来说,就是变相加息了。

此举也被外界解读为,日本将彻底逆转自1999年来一直贯彻的宽松政策。

就像巨大火药桶的引信被点燃,日元、日债、日股、全球主权债券闻声暴动。

长期关注日本的投资者应该还记得,日本央行第一次转鹰,是在去年12月20日,宣布将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限从0.25%上调至0.5%。

同时,提高国债购买规模。

现在回过头来看,自那之后,日本股市震荡了没几天,立刻就开启了长达半年的超级牛市。

年初至今,日经指数涨幅最高超过30%!

这波行情,有几个人赶上了?

而这一次,日本货币政策的调整幅度,比上一次更大。

接下来几个月,日本股市能否复制上半年的疯涨行情?

01
欲练神功,必先自宫

日本的YCC政策,号称压垮全球债券市场的最后一根稻草。

Yield Curve Control,收益率曲线控制,是二战时美国人发明的。

简单解释就是,通过政策干预国债收益,将其控制在期望区间内。

2000年后,日本最大的问题,是通缩。就算贷款利率降到0,降到-0.1%,也没人愿意借钱来花。

这要是在国内,借钱不要利息,你看我消不消费。

消费、出口、投资三大马车,消费不行,就只能拉高另外两个。

尤其是投资这块,最大的操盘手是政府。

投资也要钱才行。

钱从哪来?找央行借。

但是,央行也不是随便就能印钞借你,必要有个抵押物才行。

日本的抵押物是国债,相当于凭国家信用贷款。

借着借着,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就来到了263.9%。

创下人类历史之最。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骚操作了。

日本央行一方面为了降低政府的债务压力,一方面为了刺激经济,长期把10年期国债利率压在0附近。

只要没利息,那本金再高,大不了就借新债补旧债就是了。

四舍五入等于没有负债。

这个方案,看似完美,其实是个死胡同。

随着时间推移,央行持有的国债占比越来越高,现在已经超过50%,妥妥的庄家,别人都是小散。

无论什么资产,如果太集中都会导致流动性越来越差。

今年初,甚至连续好几天出现0成交的情况,只有日本央行在买。

没人参与的市场,还叫市场?

更关键的是,日本央行这些年超发了这么多货币,虽然稳定了债务和债券市场的收益率,却为将来埋下了大雷。

这就跟练葵花宝典一样,虽然厉害,但是代价惨痛。

其实就这么关起门来自己玩,这个政策还能继续玩下去。

但全球进入加息周期,日本因为债务问题,无法加息,直接导致日元相对其他货币贬值了。

民间及海外的逐利者,竭尽所能借出便宜日元,抛售换成美元,然后买美债躺着吃美元利息,日元接着加速贬值。

这样一来,市面上日元泛滥,通胀直接飙升。

真是够讽刺的,日本政府费了那么大的劲、花了那么多年推升通胀率抵抗通缩,简直是把头皮都要挠破了也没啥用。

现在居然通过这种方式,莫名其妙就实现了。

但这是输入型通胀,对经济没有好处。

一旦止不住,不仅是民众生活成本升高,更关键的是国家信用快绷不住了。

今年6月,日本通胀居然超过了美国,这在历史上十分罕见。

这下矛盾就很尖锐了。

一方面日元大幅贬值,还有金融大鳄虎视眈眈要做空日债。

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国家债务不崩,还不能加息,一加息就算把天皇卖了也还不上。

这注定是一个死循环:

维持低利率,就无法避免恶性通胀上升;恶性通胀上升,国民怨声载道,内阁政府就得下台。

所以他们做了一个“折中”之法,将国债收益率上限调高。

必须这么做。如果不进行调整,日债与美债、欧债等之间的利差进一步扩大,将拖累日元加速走低。

去年年末,是将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限从0.25%上调至0.5%。

大半年过去,可能0.5%的上限也兜不住了,于是又调到1%。

相当于是一边放水、一边加息,比直接加息更可控一些。

如此一来,随着日债收益率上升,将导致美债里的美元被部分抛售,换成日元,回流到日本,美元走弱、日元走强。

这就像在全球金融市场的池塘里扔下一块巨石,日元、日债、日股、全球主权债券,都将迎来剧烈波动。

02
流血的日元,资本的盛宴

过去十几年,YCC那一套,之所以玩得转的前提,是大家都陪他一起玩。

尤其在川普时期,美国主要的经济政策,就是降息+印钱。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欧美乃至全球几乎都是0利率,日本可以安稳地玩负利率。

但现在,玩不转了。

别看日本现在的通胀只有4%,似乎并不高。

这个数据,其实并没有真实反映出日元发行的数量。

一般来说,通胀走高,是在货币发行达到临界数量后,因为某些事件,导致大量沉淀资金流动起来。

在货币超发初期,M2多,并不代表M1也多。

比如在国内,资金的蓄水池是房地产,和M2息息相关。食品饮料、衣服首饰等消费品,受M1影响更大。

M2大涨,房价跟着大涨;M1增长相对缓慢一些,消费品价格的上涨,也慢一些。

对日本而言,钱更多的是流入了债券市场。

但只要货币流动起来,跑到消费市场,就会造成难以控制的恶性通胀。

最好的解决方式,当然是快点让雷爆了,否则拖得越久,威力越大。

这和我们的90年代有些相似。

当年,通胀飙升、物价飞涨,其实就是一个内爆的阶段。

内爆结束后,就迎来一段良性发展期。

不过,因为我们的资金是管制的,就算内爆,外资也没办法抄底。

日本又不一样。

日本是放开的,如果内爆,必然吸引大量资金去日本抄底,导致欧美资金荒,严重点甚至会戳破金融泡沫。

日债收益率走高、日债价格下降,引发的是整个资产价值重估。

日本债券第一持有人是央行,然后是各大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养老金等机构,都大量持有日本国债。

在变相加息后,它们的资产负债表都将受到显著冲击,包括房地产、股票等等资产,都会跟着日债一起打折。

这背后有个算法,简单来说,债券发行后,可以在市场公开套取现金,因此如果债券价格低,未来本息兑换当然收益率就高。反过来,买的时候如果价格高,收益率当然就低。

据日本交易所7月27日公布的各投资部门买卖动向,7月18日-21日,海外投资者净买入股票现货197亿美元。

买入额连续4周超过卖出额。

除了海外投资者,最近一年,日本本土投资者,也在以创纪录的速度,抛售海外资产。

据日本财务省数据,包括银行、信托、保险在内的投资者,净买入和净卖出的外国债券,均创2005年追踪该数据以来的最高值。

显然,聪明的资金都在行动。

如此看来,日本股市重演一次上半年牛市的行情,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这样的好事,还能有几次?

加息,本质上是救日元。

去年底,日本把10年期国债上限提升了0.25个百分点,就让日元得到了短期支撑,美元兑日元从140一路跌到127。

作为美元第二大权重货币,日元完全有这样的影响力。

这让美元也很难受。最近,美联储明确表示,还会继续加息。

这又反过来倒逼日本央行,不得不再把国债收益率提高。

如此,最难受的,还是政府债务。

日本国债现在的规模是1280万亿日元。按0.5%的利率计算,每年偿还的利息,就高达6.4万亿日元。

而日本政府一年收入,是67万亿日元,光利息支出,就接近10%。

据日本财务省估计,国债利率一旦涨到1.5%,政府几年后就彻底还不上债务了。

其实还不还得起钱倒还是其次,最大的危机在于信用风险。

日本国债过去有央行背书,拥有全球最强的信用评级。

随着日本央行开的口子越来越大,日债利率上升,很可能面临评级被下调的风险。

而一旦评级真的被下调,势必引发金融市场恐慌,导致更多资金撤出日本,国债收益率变得更高,日本央行就更加难以控制利率。

这种恶性循环才是市场最为担心的。

因为日本的信用风险,不仅仅体现在日本本土,更影响着全球的金融体系。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货币政策又一直非常稳,所以日元成了最好的避险资产。

全球金融体系若失去这样一个避险港,整体的风险都将提升,资金也会出现一次再分配。这种动荡是任何一位投资者都无法幸免的。

这可能是未来两年,最大的黑天鹅。

一年年积累的风险,总会在某一个时刻爆发的。

审判日迟早会到来。

珍惜这一日到来前的疯狂吧。

03
尾声

日本和整个欧美市场,是一个大的经济体系。

日本这里出现了缺口,只能捏着鼻子堵上。

日本央行现在的总资产是5.6万亿美元,其中持有的国债高达3.5万亿美元。

如此大的体量,完全不是硅谷银行可比的。

要么大家都撤退,让全球的债券市场崩掉。

要么,就美联储政策大转弯,开始放水,疯狂印钞去补缺口。

短期的冲击,是全球流动性将急速萎缩。

长期来看,就是全球通胀高潮的到来。

当然,还有一种更简单有效的方法——战争,最近,日本政府确实在不断购买武器。

一颗子弹,能够将一切都推倒重来。

这种情况,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最新评论

风险批露: 交易股票、外汇、商品、期货、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属高风险行为,这些风险包括损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所以交易并非适合所有投资者。加密货币价格极易波动,可能受金融、监管或政治事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保证金交易会放大金融风险。
在决定交易任何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前,您应当充分了解与金融市场交易相关的风险和成本,并谨慎考虑您的投资目标、经验水平以及风险偏好,必要时应当寻求专业意见。
Fusion Media提醒您,本网站所含数据未必实时、准确。本网站的数据和价格未必由市场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做市商提供,所以价格可能并不准确且可能与实际市场价格行情存在差异。即该价格仅为指示性价格,反映行情走势,不宜为交易目的使用。对于您因交易行为或依赖本网站所含信息所导致的任何损失,Fusion Media及本网站所含数据的提供商不承担责任。
未经Fusion Media及/或数据提供商书面许可,禁止使用、存储、复制、展现、修改、传播或分发本网站所含数据。提供本网站所含数据的供应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识产权。
本网站的广告客户可能会根据您与广告或广告主的互动情况,向Fusion Media支付费用。
本协议的英文版本系主要版本。如英文版本与中文版本存在差异,以英文版本为准。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 | 粤ICP备17131071号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