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9月29日收盘,恒生指数高开低走后跌至17100附近,距离跌破17000点只差临门一脚,也就是说,恒指已经跌回11年前的位置,而从年初至今,恒生指数已回撤超25%,恒生科技指数回撤超36%。
港股怎么了?
从板块来看,2021年以来,腾讯 $00700.HK 、阿里 $09988.HK 、美团 $03690.HK 为代表的的港股互联网公司持续下挫,其中腾讯股价已较2021年1月的峰值下跌逾60%,市值减少大约5800亿美元(约合4.1万亿元)。
而地产、医药、教培等曾经最受市场热捧的板块,跌的更是一个比一个惨,让人不禁想问,港股到底怎么了?
简单来说,一方面,港股受地缘政治、疫情等影响;另一方面,市场素来对港股有 “国内基本面,海外流动性” 的看法。
港股节奏 “三分大陆,七分海外”。复盘来看,港股六轮底部反转与美股完全同步,国内经济大级别复苏可支撑港股形成底部区域,但不决定港股是否反转。也就是说港股反转取决于美股节奏,A股基本面支撑港股形成底部区域,但不是反转的必要条件。
复盘来看,港股和美股的反转节奏完全一致,而与A股却存在一定分化。导致港股与美股反转节奏一致的核心原因,或在于美国经济对外资的风险偏好变化存在较大影响,进而影响港股的全球资本定价。
2018-2019年,国内互联网公司、18A企业纷纷赴港上市,带起一轮港股打新潮,并在指数下挫之后迅速反弹,并随着权重的上升成为恒生指数的重要组成。
但这也留下隐患,对于前期估值过高的板块,市场需要一定时间去消化。随着我国移动用户已经趋于饱和,互联网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对地产来说,金融周期指的信贷和资产价格的相互加强而形成的周期,一般一个金融周期会包含多个经济周期。在金融周期上半场,房地产市场繁荣拉动房地产开发投资和相关的上下业,刺激需求。到了金融周期下半场,这个过程反了过来,虽然房价下跌和信用紧缩降低总量经济增长,但经济结构改善,有利于中长期可持续发展。根据中金测算,我国房地产处在一个趋势下行的中长期走势当中。
当然,这些板块的下跌,也有市场未来预期它们的业务进一步收缩导致估值收缩的因素。
危机之后或许是新的机遇
从估值来看,港股无论是和自身对比还是和其他主要市场对比,其都处在相对低位。截至8月底,恒生指数、恒生国指PE(TTM)分别为7.6倍、6.4倍,处在近10年来的20%分位以下,PB分别为0.84倍、0.72倍,处于历史底部。风险溢价也仍然在8%以上的10年来高位。很多行业龙头已跌破平均估值,吸引力逐渐增强。
从公司层面来看,今年港股公司大手笔回购频现。iFind数据显示,年初至今共有189家上市公司回购,回购总金额超590亿港元,而2021年全年,港股上市公司整体回购金额只有381亿港元。其中港股“回购王”腾讯今年来共回购5513万股,共耗资190.76亿港元。
在资本市场,公司回购股票往往是认为自己股价被低估。中金认为,2022年港股市场可能是均值回归的一年。无论是从回购的笔数还是从回购交易的名义规模来看,今年香港市场整体股票回购均创出多年新高。南下资金流入和和股票回购等近期变化也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个看法。
在港股市场,以科技互联网为代表的恒生科技、以能源周期为代表的周期蓝筹、以可选消费和相应上游板块为代表的低估龙头所组成的 “一体两翼” 正是现阶段兼具防御属性和反击弹性的策略,值得关注。
当下的市场,投资者应该如何应对?
“逢低买入”策略阶段性失灵的当下,投资者若看淡市场,可以选择做空ETF来对冲风险,若投资者看好市场走势,可以选择选择做多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