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预期逐渐转为衰退,大宗商品逐渐下跌,似乎通胀问题的解决也会很快到来。
在这种情绪下,今年以来大跌的美股近期反而逐渐开始跌不动了,因为加息预期一旦解除,压制估值的10年期国债利率下调,那么美股的估值回暖也一触即发。
那么美股到底是什么样的板块反弹起来最猛烈呢?
一、基本面受影响较小
首先看到美股今年以来的涨幅表现榜单,资源股一枝独秀,但现在已经出现了部分资源股分化掉队,如钢铁,铝,铜等有色金属的股票已经大幅回调,上半年收益一度领涨市场的美国钢铁,美国铝业,都已转负。
经济下行的影响下,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极大也极快,有些周期股因为供需关系并不矛盾,自然业绩开始快速下滑,也就变成了股价大幅下行。而目前的能源,也处于快速的调整之中。
在宏观大幅波动条件下,基本面可能发生大幅下行的个股自然危险,尤其是股价也已经涨了很多的。
业绩和估值,必须都能稳住。
医药行业就符合以上条件,不太受经济周期影响的pharma,今年以来表现出众,如默沙东,百时美施贵宝公司 (NYSE:BMY)等,都在美股涨幅领先。就是因为其毛利率高,上游资源价格波动也没什么影响,另外需求固定,也不受宏观局势较大变化的影响。
当然,要说业绩增长,那也是没什么大成长性的,它们强调一个稳字。
而创新药的特性也一样,研发只看进度,宏观局势不影响成药概率,但加息影响估值,因此在之前造就了biotech与pharma的剧烈分化。
biotech的收入和利润都大部分是没有的,估值波动空间很大,这也导致与无风险利率相关性很大,在加息过程中,10年债券利润率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代表biotech的XBI等指数节节败退,已经跌到近乎2018年的位置。
而随着美股暴跌,预期悲观,大宗商品价格逐渐见顶,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开始涨不动了,而1年期、2年期国债更是全部倒挂,也就是说,市场预期即便在加息之后,后面的几年经济景气度也只能维持负的利率,即使通胀很高,长期经济预期差,长期无风险利率再高也高不到哪去了。
如果是这样,美10债见顶,意味着无风险利率不再有提升,也意味着估值下调的空间已经没有了,再加上这一段时间突然大pharma并购小biotech的案例逐渐加多,例如BHVN被辉瑞以110亿收购,最近默沙东传出收购seagen,包括中国公司中生制药也开启了海外并购,这一系列的动作,都预示着产业资本正在动手。
估值见底加产业资本进场,这共同造就了biotech板块的快速反弹。
估值见底,而基本面嘛,biotech也没什么基本面可言,研发费用开支相对也不会怎么大增,亏损额等早有预期,不像芯片或者互联网股票,很可能在下个季度突然来个环比下滑,再来下调全年业绩指引,再加一个停止回购。创新药基本都说好了要先亏几年,也不会有什么指引和回购,这样,其实基本面往后也没什么恶化空间。
所以基本面不会出事的生物医药股,也就成了反弹先锋。
二、跌幅较多
当然,反弹的另外一个条件是跌得足够多,上面说的biotech基本符合这个条件,跌到了2018年以来的位置,也就是说5年未涨,也把疫情放水的涨幅全部回吐,因此,大幅反弹也跟此相关。
但显然,生物医药板块并不是美股这两年跌幅最大的板块,中概股才是真正的跌幅冠军,教育股跌90%+,互联网股跌80%+的比比皆是,甚至跌到了近10年的低位,因此也可以看到,中概股也是美股快速反弹的重要力量,从港股315大跌见底开始,跌得多的公司翻倍已是常态,就算是逻辑,估值,业绩三杀的教育股,在估值足够低以后,依然能够触底大涨。
回想起当时的中概股或许全部退市的利空,现在看来,都随着反弹烟消云散了,中国作为增速最佳的经济体,代表其先进科技方向的互联网公司怎么会全军覆没,每个都价值毁灭呢?
跌得多反弹越多,这就是美股的现状,跌得不多的,自然反弹不多,例如网易。
因此对于美股抄底,跌幅巨大也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
当然,确实还有一些股票跌幅深,但至今仍未反弹过多的股票。
就是美股的线上经济,多数股票也基本回吐了疫情以来的涨幅,跌到了18年的位置,但在这次反弹中并不如生物科技股,阿里巴巴、paypal、奈飞、shopify等大公司,都属如此。
问题在哪?首先是参照biotech,基本面的变化问题,biotech的基本面不会因为当下的经济而改变太多,大家对亏损早有准备,不会突然抛出一些业务大幅下滑,下调预期的大雷,而线上经济股就不一样了,有收入,有利润,有用户数,有付费率等各种考核指标,还要给预期业绩,以及分红,稍微因为经济出点问题,那就是超预期的基本面下行,那就使得估值见底,业绩向下,股价整体仍然难涨。当然,大公司反弹需要资金量更大,不如小公司,这也是一定的。
所以,基本面没有太多向下预期的公司,在这种超跌反弹中越猛,A股的新能源等也基本符合这种规律。
三、期待的戴维斯双击
当然,biotech的反弹能持续领涨美股吗?也很难,所有的事情都有两面性,它的优势是基本面因宏观环境变差导致的变化不大,但这也导致基本面好转也跟经济没啥关系,估值见底始终是单击行情,走不了太远。
biotech的行业并购行情类似于炒壳股,有反身性,壳股价格太低,有更多人借壳,于是大家炒高壳股价,但因为壳股价高了,所以要借壳的公司觉得不划算了,也就不借壳了,壳股的重估价值又下去了。
类似的,biotech的价格上来后,产业资本又嫌贵了,并购又冷了,于是期待中的产业资本增量资金又没了,所以,这种模式下,行情很难有持续性。
目前既然美股跌了这么多,现在投资者更应该期待的是,估值和业绩双重见底的戴维斯双击行情。
当业绩跌无可跌,长期向上,而估值也已经因为利率的见顶,进入长期上升区间,那么显然,类似于09年金融危机后的普遍底部,孕育大量10年10倍股的机会绝对会出现,投资者应该保持耐心。
哪些板块会最终产生这样的长期机会?投资者需要把眼光放长,因为双击行情的基础就是长期业绩向上。
从长期角度看,美股掌握核心竞争力的公司依然是长期业绩表现最好的,纵观整个美股的历史,其价值创造与垄断性紧密相关,要么是品牌的心理垄断,要么是技术垄断。
买中国未来一段时间还无法跟随,无法抢到市场份额的美股先进生产力产业,依然是抄底的第一选择。半导体、医疗、互联网软件等,我想都仍属于这个范围内。
而目前看到估值似乎已经见底,但不排除美股还会出现因为债务问题,流动性危机,非理性恐慌出现最后的估值无厘头大跌,就像315中概股短期内因为空穴来风的退市传闻而几天跌了30%的惨状,又或者类似20年因疫情不确定性导致的四连熔断。
目前为止,这样的下跌在美股依然未见,等待这样的小几率事情发生,也不失为创造高回报的一种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