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电脑市场上,有一家公司肯定永远绕不过去,这就是联想集团 (HK:0992)。作为来自于中国,又走向世界的全球最大电脑制造商,联想一直都是中国人关注的焦点,而最近联想掌门人杨元庆的一番话更是在所有社交媒体的头条刷屏,这就是联想没必要做操作系统和芯片。
一、联想的语不惊人死不休
5 月 23 日下午,联想集团公布了截至 2019 年 3 月 31 日的 18/19 财年第四财季业绩和全年业绩。2018 年第四季度,联想集团收入达 790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0.1%,连续七个季度实现增长,同时税前净利润 12.2 亿元,同比疯涨接近 4 倍,净利润 7.97 亿元,同比猛增 261%。
2018 年全年,联想集团总收入 3420 亿元,年增 12.5%,折合 510 亿美元,历史上第一次突破 500 亿美元大关。同时,全年税前净利润 57.4 亿元,年增 4.6 倍,净利润 40 亿元,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去年还是亏损 12.7 亿元。
财报显示,联想第四季度营业额连续第七个季度实现年比年增长,达 790 亿人民币,同比增长达 10.1%;全年营业额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 500 亿美元,达 510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 3422 亿元,年比年增长 12.5%。
对此,杨元庆表示,前几年,移动业务亏损严重,去年动了 " 大手术 " 来控制费用,现在见到了效果,移动业务已扭亏为盈。未来,联想业务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希望数据中心业务也像移动业务一样,扭亏为盈。
从业绩的角度来说,联想的成绩还是相当不错的,利润水平可圈可点,但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并不是联想的利润有多好,经营业绩有多高,而是联想掌门人杨元庆的一段话。
杨元庆说:相信全球化是必然的趋势,一家公司没必要做所有的事情,所以联想并不打算做操作系统和芯片,会做好自己的角色,与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合作,为用户提供最好的产品。
一时间关于联想没必要做操作系统和芯片的言论传遍网络,杨元庆的这句话到底该怎么看?我们到底该如何理解联想的这句话背后的深意?
二、联想真没必要做操作系统和芯片吗?
在我们分析联想到底有没有必要做操作系统和芯片的时候,我们可能必须要回顾一下多年前的一个陈年旧案。那就是当年柳传志和倪光南的那场路向何方的争论,根据吴晓波老师《激荡三十年》的记载,根据启信宝的数据显示,联想成立于 1984 年,是中科院计算所的企业。
1984 年联想刚刚创立的时候,这家缘起中科院计算所的企业其实极为缺乏技术,柳传志说服当年技术领域的超级大牛倪光南加入联想,倪氏汉卡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联想 I 型汉卡成为了联想第一桶金的由来,当年联想 I 型汉卡当年就销售了 300 万元," 联想 " 最终还成为了这家公司的新的名称。
然而到了 1994 年,倪光南将自己的目光盯上了芯片,然而,倪光南的方案却出人意料地遭到了柳传志的反对,最终在柳传志还是倪光南的选择之中,倪光南退出了联想,而杨元庆成为了联想新组建的微机事业部总经理,可以说联想走到今天的其实和当年这场争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现在几乎所有媒体都在说如果当年倪光南获得胜利的话,联想有没有可能成为和华为一样的技术先进企业?只是历史无法重演,我们从企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当时柳传志的选择并不能说错误,因为联想当年仅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企业,这样的公司如果把大量的资金和力量集中到一个超高投入的项目上的话,无疑联想是在进行一场豪赌。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华为在这场豪赌中的确赌赢了,但是对于一个初生企业来说这样的豪赌失败率是极高的,如果联想当年一旦走错一步,就有可能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大潮当中一个不起眼的水花,从此被尘封在历史当中,所以当时的柳传志无疑选择了一个更加稳妥的方案,通过做营销做市场把联想的产品用最市场化的方式销售出去,从而赚取让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当中生存下来的利润,这样的方案我们不能说柳传志做错了。
那么,我们再回来说联想的现在。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对于联想来说,技术投入是一个非常大成本、长周期的事情,当年联想没有选择倪光南的方案,去重兵集火芯片产业,现在如果要另起炉灶的话,虽然会有一些后发优势,但是技术积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能够真正做起来,所以对于现在的联想来说,选择一个自己拥有比较优势的赛道无疑是符合企业发展方向的,所以联想的这个选择无疑是识时务的。
因此,我们可以把逻辑理出来了,中国的科技企业在发展初期基本上都需要在贸易、营销、技术三大优势市场上做出一个抉择,联想选择了以贸易起家,形成自己的工业制造能力,其实这不是联想一家企业的问题,技术核心能力是大多数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就已经建成的企业最薄弱的一环,而大多数当时的中国企业都选择了联想的道路。二十多年过去了,到了如今其实联想也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硬科技基因,如果要这个时候联想的路径依赖其实已经形成了,想要彻底打破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让联想一家不具备硬科技基因的企业强行做科技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
但是,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走向从贸易、营销向科技内核的道路,华为无疑是中国科技内核的重要体现,但是中国的科技力量仅仅依靠一两家公司来实现无疑把公司的力量看的太大了,既然中国已经有了经济的积累,应该更从政策的层面引导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硬科技的赛道,这也是中国科创版大力发展的重要深层根源。这个时候我们没必要把中国科技水平相对不足的现状去苛责任何一家企业,而是真正的去引导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加入科技发展的大道中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科技硬实力的弯道超车。
长远来看,中国的科技发展已经正当其时,一个科技化的未来正在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