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抢跑618,快人一步解锁六月AI精选股年中特惠

外资券商对“中国水土”适应如何?申港证券业绩领衔,更多在奋力扭亏,至少八大挑战要适应

发布时间 2024-5-22 12:18
更新时间 2024-5-22 15:13
外资券商对“中国水土”适应如何?申港证券业绩领衔,更多在奋力扭亏,至少八大挑战要适应
0011
-
0941
-
2628
-
0390
-
1810
-
1911
-

财联社5月22日讯(记者 郑仲芹)自1995年摩根士丹利与中国建设银行携手创立中金公司以来,外资券商在中国的发展已近30年。随着2020年持股比限制的取消,外资券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4家CEPA和外资券商近年的业绩表现也出现了明显分化,其中仅5家实现盈利,投行业务和经纪业务普遍下滑。尽管面临市场准入限制、本土化挑战等困难,外资券商仍在积极寻求合作与创新,以适应中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变化和开放政策带来的新活力。

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最新证券公司名录(截至2024年4月),我国境内共有146家券商,外资参控股券商合计有18家,其中CEPA和外资控股券商有14家,高盛(中国)证券、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渣打证券(中国)均为外商独资券商。

14家外资券商业绩表现分化

随着年报季的结束,各家外资券商2023年的业绩报告已经披露。从14家CEPA和外资券商2023年度的业绩情况来看,表现较为分化。2023年营收超过10亿元的有2家,分别是申港证券和高盛证券。申港证券报告期内实现的营业收入最高,达16.4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3.33亿元,同比增长5.7%;其次是高盛证券,2023年实现营收15.3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93亿元,同比大增136.36%;2022年度亏损的汇丰前海则于2023年实现扭亏。

另一方面,瑞银证券、摩根大通2023年度业绩分别下滑91.52%和54.75%,摩根士丹利则从盈利转为亏损0.68亿元;华兴证券、东亚前海、瑞信证券、野村东方、金圆统一、大和证券、星展证券2023年度持续亏损,其中东亚前海、瑞信证券、野村东方、星展证券和渣打证券更是亏损超1亿元。

总体来看,14家外资券商中,2023年度实现盈利的仅有5家,其余9家亏损,5家亏损金额超1亿元,行业呈现出显著的马太效应。

资产规模方面,截至2023年末,总资产过百亿的外资券商有2家,分别是申港证券(137.34亿元)和瑞银证券(136.38亿元),申港证券作为首家根据CEPA协议成立的券商,自获批以来已走过7年多的发展历程,资产规模和历年业绩在同行中也较出众。

在上述券商中,总资产与净资产的规模断层相当显著。除了两家总资产超过百亿的券商外,紧接着的高盛证券,其总资产规模骤然降至51.56亿元这一量级,随后更是30亿元往下居多;净资产除了申港证券(53.55亿元)和高盛证券(40.07亿元),其他券商也基本处在20亿元量级往下。

业绩增长原因各异,经纪、投行业务普遍成拖累

记者观察到,表现较好的几家券商背后的原因各有千秋。申港证券2023年度营收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资管业务收入的大幅上涨,报告期内,公司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为2.62亿元,同比增长67.95%;截至2023年末,公司资产管理规模268.24亿元,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统计,2023年公司受托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行业排名第25位,较上年提升13位;

高盛证券2023年度业绩之所以实现超一倍增长,是因为公司2023年2月18日将北京高华原有的所有业务(主要为商品期货自营业务、证券经纪业务、证券投资咨询及代销金融产品业务)迁移至高盛证券,并于去年6月将公司名称由“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高盛(中国)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另外,汇丰前海在报告期业绩扭亏为盈,报告中汇丰给自身的定位是依托汇丰集团优势,走差异化路线。相较于2022年,2023年度业绩有显著的突破,证券经纪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投资咨询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和自营业务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证券经纪业务净收入2.89亿元,同比增长168%;投资咨询服务2023年度也超过亿元量级,同比增长26.67%。

除了上述较好业绩的券商,也有多家券商业绩下滑甚至亏损。从各家数据来看,华兴证券、瑞信证券、野村东方、金圆统一、大和证券亏损额度同比有所降低,东亚前海和星展证券的净利润亏损规模则进一步扩大。其中,瑞信证券和星展证券业绩下滑程度较为明显,报告期内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57亿元和0.36亿元,分别同比下滑45.58%和58.62%。

分类业务角度上看,投资银行业务和经纪业务收入是造成各家业绩下滑的主要因素,摩根士丹利报告期内实现投资银行手续费净收入7190.17万元,比2022年的1.81亿元同比下滑超六成;瑞信证券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更是断崖式下滑,报告期内仅实现300余万元收入,而2022年同期实现1.06亿元。

金融对外开放的新兴力量

尽管各方在争相布局,但是相比较于中国本土券商来说,外资券商的整体影响力和规模仍缺乏竞争力,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证券行业145家证券公司实现了营业收入4059.02亿元,实现净利润1378.33亿元,较2022年有所增长。

目前已知的上述14家CEPA和外资券商2023年度总共实现了69.36亿元的营业收入,仅占全市场总营业收入的1.71%。这也意味着,外资券商的发展任重道远,据记者多方采访和调研,外资券商在中国面临的挑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是市场准入限制:虽然中国金融市场逐步开放,但外资券商在某些业务领域仍然面临限制,这限制了它们在中国市场的扩张速度和深度。

二是本土化挑战:外资券商需要适应中国特有的市场环境和监管体系,包括文化差异、商业习惯以及复杂的监管政策。

三是客户基础:本土券商拥有更深厚的客户基础和更广泛的业务网络,外资券商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来建立和维护客户关系。

四是资本实力:本土券商通常拥有更雄厚的资本实力,这使得它们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尤其是在资本密集型的业务领域。

五是创新能力: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本土券商在创新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外资券商需要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上加大投入,以跟上市场的步伐。

六是合作与竞争:外资券商也寻求与本土券商的合作机会,通过合作来弥补自身在市场准入、客户资源等方面的不足。

七是监管环境:中国金融市场的监管环境不断变化,外资券商需要及时适应监管政策的调整,确保业务合规。

八是市场波动:中国股市的波动性较大,外资券商需要具备较强的市场分析和风险管理能力,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

对此,新“国九条”进一步推动了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国际化,新政提出进一步放宽外资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限制,这意味着外资券商将有更多的机会进入中国市场,参与到更多业务领域中去;同时,鼓励外资券商与本土券商进行合作,运用国际经验和资源共同推动金融创新。

摩根大通(中国)表示,公司一直借鉴摩根大通统一高标准的合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国际经验,并将其与境内监管机构对于证券公司的各项要求相结合,建立了健全的公司治理架构和各项制度;此外,跨境服务是公司的一大优势,能够联动全球的网络和业务为客户提供跨境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业务方面,公司已连续三年盈利,将继续致力于在证券经纪、证券研究、投资银行等多方面做好中国和海外市场的桥梁,更深入地了解跨国企业、国际投资者以及本地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

瑞银表示,中国是瑞银的重要市场,也将继续进行战略性投资。金融市场的持续开放,能够为金融强国的建设带来国际化经验、视角,也能够为创新和多元的金融体系提供养分。未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开放,国际化、机构化和创新化的三大趋势将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作为外资券商,包括瑞银证券在内,都应该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发挥国际经验,结合本土资源,担任中国与海外资本的桥梁。

最新评论

风险批露: 交易股票、外汇、商品、期货、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属高风险行为,这些风险包括损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所以交易并非适合所有投资者。加密货币价格极易波动,可能受金融、监管或政治事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保证金交易会放大金融风险。
在决定交易任何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前,您应当充分了解与金融市场交易相关的风险和成本,并谨慎考虑您的投资目标、经验水平以及风险偏好,必要时应当寻求专业意见。
Fusion Media提醒您,本网站所含数据未必实时、准确。本网站的数据和价格未必由市场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做市商提供,所以价格可能并不准确且可能与实际市场价格行情存在差异。即该价格仅为指示性价格,反映行情走势,不宜为交易目的使用。对于您因交易行为或依赖本网站所含信息所导致的任何损失,Fusion Media及本网站所含数据的提供商不承担责任。
未经Fusion Media及/或数据提供商书面许可,禁止使用、存储、复制、展现、修改、传播或分发本网站所含数据。提供本网站所含数据的供应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识产权。
本网站的广告客户可能会根据您与广告或广告主的互动情况,向Fusion Media支付费用。
本协议的英文版本系主要版本。如英文版本与中文版本存在差异,以英文版本为准。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 | 粤ICP备17131071号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