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一轮大涨趋势开启!超12万投资者已采用这些做多策略。立即查看,轻松抄作业。
领取六折优惠

2024年中国IDC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打造“零碳/低碳数据中心”成为产业基本面【组图】

发布时间 2024-5-15 16:00
更新时间 2024-5-15 16:40
2024年中国IDC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打造“零碳/低碳数据中心”成为产业基本面【组图】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世纪互联(VNET);万国数据(GDS);光环新网(300383);宝信软件(600845);数据港(603881);鹏博士(600804)等

本文核心数据:数据中心用电量、碳排放量,数据中心能效

1、数据中心用电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处于增长态势

根据CDCC数据,2021年,全国数据中心用电量937亿度,占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13%(国家统计局数据相对更高,接近CDCC数据的两倍),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7830万吨,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比重为0.77%。预计到2025年,全国数据中心用电量达到1200亿度,全国数据中心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预计将达到10000万吨,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1.23%。节能优化和能源替换是两大减排途径,针对当前全国数据中心PUE和可再生能源使用水平均较低的现状,“十四五”末提出了明确改进目标。

2、全国数据中心能效水平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据数据中心绿色能源技术联盟统计,2021年,全国数据中心平均PUE为1.49,不足5成的数据中心PUE在1.40以下,2022年,据中国通信院数据显示中国数据中心平均PUE为1.52。我国数据中心PUE处于较高水平,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3、双碳政策将数据中心节能减碳提升至国家议题高度

“十四五”以来,从国家到重点省市,节能减排政策频出,数据中心的减碳问题成为重要议题,建设低碳、绿色的数据中心成为大势所趋。追溯政策演进路线,可以发现,早在 2018年,数据中心能耗便开始受到热点区域政府重视,北上广深等地纷纷出台相关限建政策;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双碳战略目标后,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发布《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这是首次在国家层面将数据中心与传统八大“两高”行业并列纳入推进节能降碳的重点领域,对数据中心节能减排要求进一步升级。在此大背景下,北京、上海和广东等省市率先出台数据中心节能监管相关执行政策。展望未来几年,在推广更加先进的电力、制冷等节能技术应用之上,在各省政策的推动下,数据中心将加快嵌入绿色能源系统,借助绿电交易、直供等方式高效优化能源结构。

4、企业加紧打造绿色数据中心,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目标的背景下,IDC服务商为进一步打造绿色数据中心,降低数据中心供电损耗和污染,提升数据中心服务器电源系统效率,通过利用节能技术应用、可再生能源转型、绿电交易、碳交易等途径赋能数据中心产业上下游低碳发展,促进新型数据中心产业发展和低碳建设,充分发挥绿色科技产业动能。在绿色低碳能力维度方面,不少头部IDC企业致力于降低数据中心PUE值,积极探索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在彰显行业大型企业的担当与责任的同时,并获得多项数据中心绿色、低碳等级评估权威测试认证。

5、打造“零碳数据中心”成为数据中心低碳化发展的终极目标

随着国家对数据中心能耗管控趋严,以及PUE优化、源网荷储一体化技术发展,打造100%可再生能源的“零碳数据中心”或“低碳数据中心”成为主流服务商的重要发展方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为,加快数据中心能效提升和绿色低碳发展,依据《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在生产制造、电信、互联网、公共机构、能源、金融、电子商务等数据中心重点应用领域以及提供算力服务的超级计算、智能计算领域,选择一批能效水平高且绿色低碳、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管理完善、代表性强的数据中心进行推荐,2022年名单如下,

此外,2023年4月,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通过权威机构“碳中和”认证,成为截至目前中国最早、唯一一个通过自身储备碳汇实现“碳中和”的数据中心,也是中国国内首个实现真正零碳排放的“零碳数据中心”,重新定义了绿色大数据中心新标准和绿色能源消费新模式。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IDC(互联网数据中心)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最新评论

风险批露: 交易股票、外汇、商品、期货、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属高风险行为,这些风险包括损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所以交易并非适合所有投资者。加密货币价格极易波动,可能受金融、监管或政治事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保证金交易会放大金融风险。
在决定交易任何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前,您应当充分了解与金融市场交易相关的风险和成本,并谨慎考虑您的投资目标、经验水平以及风险偏好,必要时应当寻求专业意见。
Fusion Media提醒您,本网站所含数据未必实时、准确。本网站的数据和价格未必由市场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做市商提供,所以价格可能并不准确且可能与实际市场价格行情存在差异。即该价格仅为指示性价格,反映行情走势,不宜为交易目的使用。对于您因交易行为或依赖本网站所含信息所导致的任何损失,Fusion Media及本网站所含数据的提供商不承担责任。
未经Fusion Media及/或数据提供商书面许可,禁止使用、存储、复制、展现、修改、传播或分发本网站所含数据。提供本网站所含数据的供应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识产权。
本网站的广告客户可能会根据您与广告或广告主的互动情况,向Fusion Media支付费用。
本协议的英文版本系主要版本。如英文版本与中文版本存在差异,以英文版本为准。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 | 粤ICP备17131071号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