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亿英镑,约合10亿元,香港一家公司又砸重金在英国购置物业。
这一次是新鸿基公司。为何又是英国伦敦?作为一家以投资见长的公司,新鸿基公司此次投资英国念得是什么生意经?为何香港富豪纷纷投资英国?
接盘海航,1.1亿英镑收购英国物业
新鸿基公司10亿元收购英国资产的事项终于坐实。
12月11日公告显示,新鸿基策略资本与Macquarie及DPK订立股东协议,三家拟成立合营公司用以收购一家持有英国物业的公司。
是什么样的物业资产,能获得新鸿基公司和Macquarie联合出手呢?
公告显示,被收购物业位于17Columbus Courtyard, Canary Wharf, E14 4DA之Building B-4及其扩建部分Building B-4A。
这是一栋位于伦敦金丝雀码头的甲级写字楼,也被称为瑞信大楼,原本是海航旗下资产。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瑞信大厦1999年建成,总楼面面积195443平方英尺,大楼租金年收入642.91万英镑。目前,瑞信投资银行是其唯一租户。
海航也仅是2016年4月才获得该栋物业。彼时海航斥资1.31亿英镑,按照当时1:9.3汇率计算约为12.18亿元。
仅时隔三年,海航就把这个还没“捂热”的资产降价处理。新鸿基公司算是“捡漏”
不过公告显示,目标公司尚有7500万英镑银行债务待还。交易完成前,新鸿基公司还需要敦促目标公司偿还现有债务。
投资英伦资产,新鸿基公司念得什么生意经?
海航接盘三年,再贱价一卖。虽然也收了三年租,但很难说赚了钱。为何新鸿基公司敢接盘海航呢?
这需要先从新鸿基公司自身谈起。新鸿基鼎鼎大名,虽同用一个LOGO,但也分“新鸿基公司”和“新鸿基地产 (HK:0016)”,两家背后是两个不同的大家族。
新鸿基地产背后是郭德胜家族,而新鸿基公司则于1996年变卖给联合集团李明治家族。
新鸿基公司脱胎原型是自60年代创立的“新鸿基证券”及“新鸿基财务”,所以至今公司都以金融服务、投资业务见长。
不过近年来,新鸿基公司的投资生意似乎也遇到瓶颈。
2019年上半年,公司收入20.72亿港元,同比微增1%。股东应占溢利10.29亿港元,同比减少3%。
财报显示,上半年公司营收最大来源是利息收入。期内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160.61亿港元,比2018年底161.09亿港元有所减少。
公司消费金融业务主要是透过亚洲联合财务,向香港、内地个人和企业提供贷款。不过财报透露,上半年公司已经策略性降低内地借贷业务风险,致利息收入减少。
减少消费金融业务风险之余,势必影响业务发展。那么新鸿基公司要在资产占比第二大的投资业务上发力。
说到投资,就说到我们这次的主角房地产了。从2019年中期财报看,公司房地产组合仅占投资业务部分16%。
这个比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且从目前看,目前这部分收益还是亏损的。2019年上半年,公司房地产投资期末价值约为22.85亿港元,亏损1730万港元。
新鸿基公司现有投资组合包括香港商业房地产,以及欧洲酒店及商业物业。期内亏损也是因为与人联合投资的英国伦敦酒店项目产生的会计调整。
不过公司表示,房地产是新鸿基公司核心优势,公司将在2019年下半年推出首个第三方开放的房地产投资平台,着重于公司核心市场的房地产债务。
公司认为,房地产私人债务领域常被人低估,未来回报结构能够带来长远良机。此外,公司也会继续在大中华区及欧洲房地产领域寻找新的投资标的。
即有意于投资房地产,又有意于房地产债务市场,收购海航转手的瑞信大厦可谓一举两得。
这或也是公告里新鸿基公司表示的,投资该物业有助进一步发展新鸿基集团的业务。
香港富豪为何钟情英国?
在新鸿基公司此次出手伦敦前,已有不少香港富豪投资英国。
最著名的莫过于李嘉诚。其最新的举动是壕掷430亿港元收入英国最大的连锁酒吧。这个出手确实比新鸿基公司豪气太多。
此外,与新鸿基公司“同姓”的新鸿基地产也在投资英国。2018年其联手英国当地开发商购入伦敦金丝雀码头一处超高层住宅,耗资102亿港元。
近两年,香港的富豪似乎都跑到伦敦。李锦记、富豪酒店集团等都继续加码英国物业资产。
可能身在国内的人,还是不太能理解为何港资企业纷纷投资英国。
首先,香港作为一个自由的金融市场,除了自身的投资价值外,港资们将目光投向全球也合情合理。
此外,有业内人士表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伦敦依然是全球投资者竞逐的城市。虽然英国已经脱欧三年,但事实证明伦敦在全球金融市场地位依然牢固。
目前英国市场集合了谷歌、雅虎等高科技互联网企业,并在谋求向科技转型。在转型潮中,势必将诞生一批新型科技企业,也增加写字楼等物业资产需求。
最后,拥有透明的法律,脱欧后英国汇率下降带来的最佳契机,以及英国资产保值,都是获得香港企业青睐的原因。
不过像李嘉诚这样举巨资投资英国的确实只能属于个例。大部分港企还是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