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上海,编辑 黄君芝)讯,高盛(Goldman Sachs)在其最新研报中指出,鉴于美联储不断缩小购债规模,美国的“自由流通量”大幅增加。高盛表示,美联储当前的购债规模不足以将即将到来的空前债务(即将发行的1.6万亿美元国债已获国会批准)完全货币化,如果投资者突然发现债券市场失去了央行的支撑,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上周,美国财政部宣布,美国本季度(本财年第3个季度)将需要出售创纪录的近3万亿美元的国债,为其“直升机撒钱”提供资金。
鉴于新冠疫情造成的持久伤害,美国政府必须继续“烧钱”,国会再通过另一项财政刺激方案(至少再增加1万亿美元)只是个时间问题。古根海姆预计,美国今年将发行超过5万亿美元的债务。
那么问题来了:正如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近期研究所显示的那样,到目前为止,这场新的债务雪崩已经被美联储完全货币化,美联储的债务购买操作远远大于国债净发行量。
但这只是美联储在3月下旬的崩盘中每天购买750亿美元国债时的情况,当时鲍威尔向市场投掷了一枚“货币核弹”,以稳定有史以来最大的恐慌抛售,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几乎翻了一番(7万亿美元):
然而,自那以后,美联储每日和每周的国债购买量均有大幅缩减。截至本周,每周的国债购买量将降至300亿美元,相当于每年1.5万亿美元左右。
然而,每周300亿美元的固定货币化远远不足以消耗即将到来的数万亿美元的国债发行。高盛指出,“各国央行购买主权债券的速度一直很快(如下图),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快于以往的量化宽松计划。这些购买是在财政赤字激增的背景下进行的,这将需要大量额外的主权供应来为它们提供资金。”
尽管到目前为止,美联储的购买行为总体上抵消了国债发行,但这种平衡即将被打破。高盛表示,“央行的购买行为应该会吸收大量即将发行的债券,尽管我们预计大多数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的“自由流通量”(free float)将会增加,这为中期更高的收益率、更陡峭的曲线提供了支撑。”
高盛将所谓的“自由流通量”定义为:主权债务未偿金额减去主要发达市场(DM)央行和外国官方持有的数额(如下图所示)。截至去年年底,德国和日本的“自由流通量”一直呈下降趋势,因为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购买吸收了大部分新供应。相比之下,在今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和英国的“自由流通量”一直呈上升趋势。
那么,在创纪录的财政赤字和多个市场恢复资产购买的情况下,今年的“自由流通量”将何去何从?在表3中,高盛列出了它对净供应量和净购买量的预期。高盛发现,随着美联储购买继续放缓,美国“自由流通量”的增幅最大。事实上,根据高盛的计算,美国公众将需要提供1.6万亿美元资金,以帮助满足美国的全部融资需求。此外,出现类似情况的地区还有欧元区(尤其是在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和日本。
简而言之,高盛表示,即使今年迄今为止,各国央行推出了7.9万亿美元的量化宽松政策(根据美国银行的计算),其中美联储购买了超过2.8万亿美元的债务,这也不足以将即将到来的空前债务完全货币化,如果投资者突然发现债券市场失去了央行的支撑,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高盛指出,“美联储向系统注入了大量流动性……但这还不够,因为“直升机撒钱”的运作方式是流动性供给(美联储)和流动性需求(财政部通过发债)齐头并进,当供过于求时,就会紧随着流动性需求加剧,就比如下个月(当1万亿美元的流动性被抽干,为美国政府的“货币直升机”提供资金时)。高盛的计算表明,扣除美联储当前正在实施的量化宽松,缺口可能还高达1.6万亿美元。
知名财经网站Zerohedge评论称,由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已经明确表态不考虑负利率,因此他将别无选择,只能再次扩大量化宽松,并在金融体系中释放出另一股通过债务货币化的流动性。然而,量化宽松政策的任何此类逆转都将引来愤怒,尤其是在保守派的势力中。一旦美联储失败了,将加剧流动性紧缩,即将发行的1.6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将触发下一次市场冲击。
彭博社日前也发文指出:“只要中央银行采取所谓的量化宽松政策,购买无限的债务以对抗流行病的冲击,投资者就会‘清场’。然而,一旦经济开始复苏,或政策制定者开始退出,投资者所有的押注都会落空。在全球财政支出超过8万亿美元的情况下,再加上通胀的威胁,债券投资者在不远的将来可能会面临一系列致命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