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周月明
·编者按·
正常情况下,投资收益不仅能够增厚企业利润,且对二级市场上股价的提升也有明显支撑作用,但这种收益来源必须是建立在获取方式的合法合理基础之上。一旦某些不合理的投资收益在上市公司净利润构成中占据了大头,且这种现象还长期存在,则意味着这类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很可能只是表面繁荣,一旦长期依赖的投资收益出现“断顿”或大幅减少,则公司业绩将会出现明显变化,甚至有巨额亏损的可能,而业绩的不及预期不仅会带来股价的大跌,甚至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后遗症。
梳理近几年上市公司利润构成,可发现有很多上市公司之所以能成为不死鸟,与其每到危急关头总有“神药补血”相关,而这个“神药”就是投资收益。资料显示,自2017年上市公司投资收益总额第一次超过万亿之后,投资收益就已经越来越成为上市公司拉高利润或苟且续命的神药。
《红周刊》记者统计发现,仅2019年,A股公司中投资收益超过其净利润10倍以上的上市公司就有20家左右,而在2020年上半年也有13家以上。通常情况下,投资收益对于正常经营的上市公司来说是多多益善,其不仅能有效增厚企业的净利润,且对股价和估值的提升也有明显的支撑作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利好必须是建立在主营业务稳定基础之上,且收益的来源也是合理合法的,若是某些空壳企业长期以其维持自己的生存则是相当有风险的,因为这种“补血”方式只是治标不治本,至多让这些空壳公司多几年表面繁荣,让一些“有心的”重要股东有机会套现罢了,而一旦赖以生存的投资收益突然“断顿”或出现大幅减少,则业绩很可能大幅下降甚至亏损,如华电能源就是这样。该公司今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亏损6.57亿元,同比下降209.93%,原因是其投资收益减少了83.37%,其上年同期投资收益贡献大户华电煤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股权因在2019年底出售,导致今年无此项投资收益。又如ST德豪,其2019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404.54万元,同比上升106.66%,业绩大增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投资收益、资产处置收益同比分别上升了2326.10%、2006.41%,其中投资收益合计高达11.8亿元。然而到了今年三季度末时,公司的业绩却出现了1.65亿元亏损,重要原因之一与其投资收益大幅减少有着直接关系:今年三季度末,公司合计投资收益仅有1077.17万元,不足去年的零头。
其实,在A股市场的一些白马股中,近几年投资收益对净利润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甚至有的还形成了一定的依赖性,一旦有个风吹草动,股价也立马有反应,如消费白马股涪陵榨菜近期股价出现闪崩现象,就是因投资收益大降而业绩不及预期所引发的。三季报显示,涪陵榨菜今年第三季度利润表现低于预期,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仅同比增长3.01%,而在第二季度时,这一增速还为49.62%。究其利润增速出现大降原因,与其投资收益波动是有一定关系的。财报显示,公司第三季度投资收益(理财收入)仅为24万,较去年同期的1717万元出现了大幅减少。
除了上述几家公司,《红周刊》记者发现,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在投资收益上“玩着花样”欺骗投资者,它们有的靠不断增投“身份可疑”的参股公司来增厚长期股权投资资产,然后一边让这些参股公司产生与规模不匹配的投资收益支撑业绩,另一边又将增厚的长期股权资产质押出去获得更多的现金,这种一边做大资产维系高股价,又一边利用这些参股公司获取更多投资收益的模式,可谓一鱼多吃,如怡亚通;也有的公司则是主营业务一直亏损,常年靠变卖子公司股权来换取投资收益,可卖来卖去后,直至掏空手里所有的优质筹码,成为空壳,如鲁银投资;当然,更有的公司如时代新材已濒临退市边缘,为了避免“披星戴帽”高溢价卖出旗下资产,一下子获得高额的投资收益,进而弥补了财务漏洞……
对于类似上述有“内容”的公司,在A股市场中其实是并不少见的,它们会通过各种手段大秀财技,用虚假繁荣去掩盖企业的真实经营状态,表面上公司是在盈利或少亏的,可实际上企业在本质上却早已千疮百孔,一旦某一时间段无投资收益或投资收益低于预期后,则当期业绩将会出现大降甚至严重亏损,大概率会引发二级市场股价的剧烈震荡,就如上文提到的涪陵榨菜一样,估值水平会得到重新修正。当然,若出现极端情况,即若恰逢股灾大年,过度依赖投资收益贡献的上市公司很可能会因股价的大幅下行而出现股权质押爆雷(前几年A股市场曾因股价大跌而大面积出现过股权质押爆雷事件),严重者,控股权丢失也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