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盘前:PPI弱于预期 ASML大跌8% 多只芯片股跟跌 高盛、大摩微幅波动
Investing.com - 瑞银(UBS)认为人形机器人可能成为科技板块长期增长的驱动力,这一机遇涵盖半导体、硬件、成像和组装领域。
在最新的Q系列报告中,该银行估计,全球人形机器人的年需求量可能从2025年的1.5万台增长到2050年的8600万台,在此期间实现超过40%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
瑞银估计,在其基本情景下,与人形机器人相关的半导体市场规模可能从2025年的2100万美元扩大到2050年的1770亿美元——相当于该行业2025年规模的28%。
该报告强调半导体是"支持人形机器人智能的关键推动因素",对处理、连接、感知、存储和模拟内容的需求将使芯片供应商和晶圆厂受益。
硬件供应商也可能从推出品牌机器人和将人形机器人整合到工厂运营中获益。
瑞银认为人工智能是加速人形机器人普及的关键驱动因素。该公司指出,"人形机器人可能成为科技行业的强劲产品周期",而模拟框架和设备上的视觉语言模型等AI模型可以帮助提升训练和认知能力。
"这些益处本质上是长期的,但随着AI的推动,人形机器人可能会带来一个计算密集型的技术产品周期,替代人工劳动,"由Randy Abrams领导的分析师团队写道。
瑞银预计2025年高端人形机器人的半导体物料清单约为1,400美元,到2050年随着复杂性和功能的提升,可能增加到2,000美元。
关键组件类别包括500美元的主处理器、DRAM和NAND存储、用于电机控制的MCU、模拟组件以及多个传感器和摄像头模块。
潜在受益的股票包括芯片制造商,如英伟达公司(NVIDIA Corporation) (NASDAQ:NVDA)、高通(Qualcomm) (NASDAQ:QCOM)、联发科技(MediaTek Inc) (TW:2454)和台积电(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NYSE:TSM);硬件厂商包括三星(Samsung) (KS:005930)、小米(Xiaomi) (OTC:XIACF)和泰瑞达(Teradyne) (NASDAQ:TER);以及组件供应商如大立光(Largan)、索尼( Sony ) (NYSE:SONY)、贸联(Bizlink)、美光科技(Micron) (NASDAQ:MU)和英飞凌(Infineon) (OTC:IFNNY)。
组装企业如鸿海( Hon Hai ) (TW:2317)、广达( Quanta Services Inc) (NYSE:PWR)和纬创( Wistron Corp ) (TW:3231)也在瑞银的关注名单上。
瑞银预计人形机器人普及的主要拐点将出现在2030年至2050年之间,但指出随着公司推出专用硬件和AI平台,这一进程可能会加速。
例如,Nvidia计划推出其Thor平台用于设备上的人形机器人处理,以及模拟和训练工具,而鸿海、广达和纬创等硬件制造商正在开发用于工厂、医疗保健和酒店业的人形机器人。
同时,小米和华硕( Asustek ) (TW:2357)等消费科技品牌正在开发面向家庭的模型,整合AI和智能设备技术。
本文由人工智能协助翻译。更多信息,请参见我们的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