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上海,记者 陈夏怡)讯,9月29日,据江苏证监局官网公示,星恒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星恒电源”)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目前已经接受中金公司的辅导。
9月30日,财联社记者就其是否打算在科创板上市发去采访函,但截至发稿前并未收到回应。
最大股东股权不断稀释
据公开资料显示,星恒电源成立于2003年12月,公司主要从事以锰酸锂为正极材料的动力锂电池的开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知名的动力锂电池高新技术企业。据称,目前已为全球520万终端用户、3.5万多辆电动汽车提供产品和服务,并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电源解决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星恒电源背后数量众多的战略投资者。
2019年4月30日,星恒电源在Pre-IPO轮引入了盈科资本、中电投融、海通新能源、海通创新证券、博信基金、安徽金通、赛富投资、兴业银行、中国兵器集团等多支基金的战略投资,共融得12亿元。
作为第一大股东的福建纳川管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纳川股份”,300198.SZ),也在频频转让星恒电源的股份给其他战略投资者,使得星恒电源的股权进一步分散。
公开资料显示,纳川股份于2017年5月16日,成立泉州市启源纳川新能源产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下称“启源纳川”),并通过启源纳川以18.64亿元的对价获得星恒电源61.59%的股权。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交易的对手方为赫赫有名的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不过此后,纳川股份通过一系列的转股出售,目前其下属的启源纳川对星恒电源的控制权仅为35%。财联社记者梳理发现,自2019年以来,纳川股份共进行了6次转股,以该方式共计引入15家战略投资机构。
图片来源:纳川股份公司公告(星恒电源目前的股权结构) 有分析称,目前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分拆资产到其他平台上市有诸多限制,如果星恒电源纳入纳川股份报表,拆分上市将困难重重。因此纳川股份通过逐渐减持,引入战略投资者,分散股权,以满足无实际控制人的规则,从而减少上市阻碍。
根据证监会最新发布的《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下称《若干规定》),分拆上市的首要条件是公司最近3年会计年度连续盈利,剔除拟分拆企业后的近三年归母净利润不低于10亿元。
然而,2016年至2018年,纳川股份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86万元、7117万元、-3.97亿元,离10亿元的归母净利润标准相去甚远。
此外《若干规定》还明确了除了母公司要符合分拆上市的条件外,子公司还要符合在A股上市的条件。
营业成本增长近70%
据2019年7月6日公示的资料显示,以星恒电源第一大股东纳川股份出让星恒电源0.741%股权对应的交易对价来看,星恒电源目前市场估值为40.5亿元。
2016至2018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0.17亿元、14.35亿元、21.30亿元,对应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04亿元、2.02亿元、1.97亿元。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星恒电源2018年较2017年净利润有所下滑,系营业成本增长近70%所致。
图片来源:纳川股份公司公告(2016-2018年恒星电源财务数据摘要) 对此,9月30日财联社记者向星恒电源去函进一步了解2018年营业成本大幅增长的原因,但至截稿前未收到任何回复。
星恒电源主要以生产锂电池为主,位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上游。目前,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政策补贴退坡引发的连锁反应在上下游之间持续发酵。
有券商研究部人士向记者分析,“锂电池目前整体产能过剩,头部企业优势较为显著,像宁德时代这样的龙头企业具有规模和研发等优势。但目前日韩企业大量进驻国内市场,包括特斯拉也已经开始自建工厂,未来的竞争会变得越来越激烈”。
她补充到,下游整车补贴的退坡,销售回款压力加大,也会进一步压缩上游的利润空间,行业阵痛仍会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