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6月26日讯(编辑 张伟)时至6月末,地方债发行状况如何,市场普遍关注。
据此前公开消息,今年5月中下旬财政部门已向地方下达2023年第二批地方债额度,理论最高额度约1.9万亿,或主要在三季度发行,目前已经有多个省份完成了预算调整。而此前下达的2023年提前批额度,也已进入发行尾声。
财联社查询,截至6月26日,企业预警通显示今年以来新增专项债已发行23008.50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发行5359.60亿元;新增一般债4344.26亿元,再融资一般债10968.69亿元。以3.8万亿的新增专项债额度来看,当前发行进度已达60.53%。另外,再融资债的发行明显放量。
再融资债发行放量,新增专项债发行偏慢何因?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较去年同期有所放缓,而与之对应的是再融资债发行放量。据兴业证券研报数据,按新增一般债、新增专项债、一般再融资债、专项再融资债划分来看,2023年/2022年1-5月各类地方债分别发行3567.9亿元/4106.9亿元、18970.5亿元/20338.5亿元、8405.3亿元/4786.4亿元、4435.1亿元/3933.2亿元。与2022年同期相比,2023年1-5月新增专项债的发行节奏相似(5月相对放缓),再融资债发行放量。
对于上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偏慢的原因,中信证券在报告中解释称,原因可能有三:一是今年经济面临较低基数,一季度经济数据表现超预期,稳增长的紧迫性小于去年同期。二是随着专项债对项目质量的要求更加严格,地方的项目筛选与储备进度可能有所放缓。三是新开工项目去年可能存在一定透支,今年1-5月计划新开工项目投资额同比下降9.1%,较上年末下滑29.3个百分点。
分省份来看,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截至6月26日,广东省(不含深圳)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2543.00亿元,位居首位;山东省(不含青岛)新增专项债规模1616.37亿元;其次为四川省和福建省,规模分别为1339.00亿元、1284.00亿元。
从专项债资金用途来看,兴业证券数据显示,2023年1-5月有74.0%的项目收益专项债(合计8875.20亿元)投向基建领域,较2022年同期(占比72.5%)有所提升。同时,棚改专项债、社会事业专项债和工业/产业园区专项债占比分别为9.5%、3.9%和1.8%,较2022年同期(15.1%、7.7%和3.7%)则皆有所下降。此外,中小银行专项债占比10.7%,较2022年同期(1.0%)明显上升。
(数据来源:兴业证券,财联社整理)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第二批额度下达、各省预算调整完成,新增专项债或将加快发行进度,提高使用效率,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天风证券称,在下达第二批额度以及地方预算调整完毕的基础上,三季度地方债发行有望再度放量。至于季度内的分布,要观察政策是否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快发行的要求,预计发行节奏可能会有所前置。
为置换隐债,重启“特殊再融资债”建议之声兴起
6月16日,国常会提出将围绕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做强做优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等四个方面,研究提出一批政策措施。
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仍然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点,尤其是在当前个别地区负面舆情频发,引发市场对债务风险的担忧的背景下。一些券商分析人士认为,2023年或将重启“特殊再融资债”,开展新一轮隐债置换工作。
华创证券指出,普通再融资债是指资金用于偿还到期政府债券本金,是再融资债券最初的资金用途;而特殊再融资债券是资金用于偿还存量债务的地方再融资债券。
据了解,2020年12月,特殊再融资债券开始发行,用以置换包括隐性债务在内的地方政府债务。华福证券数据显示,自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全国累计有28个省份共计发行了1.12万亿元的特殊再融资债,其中2021年1月、2021年12月是发行高峰期,单月发行规模分别超3600亿元和1800亿元。而自2022年6月之后,特殊再融资债就处于暂停发行状态,截止2023年6月中旬,暂无一笔特殊再融资债发行。
值得一提的是,已经实现隐债清零的广东省和北京市,也正是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量位居前二的地区。特殊再融资债发行量排名第三的上海市同时也是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目前已实现部分辖区隐债清零。
对于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空间,华福证券估算结果显示,全国大约有2.7万亿元的限额-余额空间可用于置换隐债。分省份来看,上海、北京、江苏、河南、广东等省市可用于置换隐债的空间较高,在1500亿元以上;第二梯队为河北、云南、福建、山东、辽宁、安徽、江西和四川,限额大概在1000亿元-1500亿元左右。
不过,就估算结果来看,或存在强区域额度高、弱区域额度少的问题。国盛证券进一步指出,部分弱资质地区可能获得更多的区域调节份额,提高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可以腾出更多空间发行特殊再融资债。推测2023年新一轮的再融资债置换隐债大概率在弱资质地区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