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星期五震撼来袭!InvestingPro限时狂欢,60%惊喜折扣等你拿,千万别错过!手慢无

《路透峰会焦点》中国抗通胀重任在肩,政策倾向以柔克刚

发布时间 2001-1-1 08:00
更新时间 2010-12-14 17:40

(路透中国投资峰会于12月13-15日在北京、上海和香港举行,采访金融、科技、汽车及其他行业领袖,探讨如何在中国经济恢复平衡的过程中发掘市场机会.欲览此次峰会相关报导,请点击[RSUM-CLN])

* 专家认为明年CPI增速超4%的可能性大

* 政府或通过各种温柔手段缓解通胀

* 加息困惑,稳物价又要稳经济

* 大企业尚能忍受,小企业备感压力

作者 张胜男

路透北京12月14日电---稳物价,抗通胀已定调为中国政府明年的一大重任,紧缩政策预期阴影恐将持续宠罩市场.但或许无需过份担忧决策层会以"重拳"出击,政策更可能以"温柔刀"化解通胀猛虎的攻势.

近日路透中国投资峰会的与会专家及分析人士认为,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有关控制通胀的措辞--"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似2007年会後声明那样重(当时通胀率较现在高出近两个百分点),或许表明最高决策层对2008年过度收紧的一幕重演还是有所顾虑,更希望慢慢解决问题,而非重拳猛打.

"明年通胀压力还会继续加大,政策就是保持双稳,即物价稳定和经济稳定."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下属的宏观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表示.

但对于政府是否会通过加息抑制通胀,他认为应慎重,时机的选择上须考虑内外环境,包括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化.

中国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亦认为,市场目前对于通胀的估计可能还有些偏乐观,明年实际的情况可能要更困难.预计明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高点将出现在6-7月份,有望达5-6%;三季度可能会在4%以上,四季度会有所回落,但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他并表示,政府将明年宏观政策定调为"积极稳健、审慎灵活",就为後期调整留下了空间,但主流的经济分析人员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警惕,所以预计政策不会力度很大,流动性也只会"慢慢的收".

中国最新公布数据显示,11月CPI同比涨幅创28个月新高,达5.1%.发改委随後表示,随着各项价格调控监管行政手段的落实,物价水平的控制将取得明显成效.11月的5.1%将是年内高点,12月的CPI将回落至5%以内.

"若按12月中国CPI涨幅达5%左右计算,今年全年CPI涨幅约在3.3%左右,符合政府年初制定的CPI上涨3%左右的目标."陈东琪称.

**政策展望**

毫无疑问,防控通胀将成为明年的政策重点之一.但受访专家普遍表示,决策层这次不会"下猛药".

陈东琪分析指出,尽管从抑制通胀来看,加息是解决负利率最有效的方法,但在目前人民币升值预期犹在,热线流入压力加大,且欧美等主要经济体仍保持低利率的大环境下,显然不是中国加息的好时机.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表示,从最近的央行用调准备金代替加息,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国内的调控力度并没有最初预期的那麽强烈.决策者的政策取向还是希望以发展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单向收紧,预计未来央行政策仍将以数量型工具为主.

高善文则预计,明年中国央行将"三率齐动"(汇率,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适度升值,幅度4-5%;存贷款利率至少提高三次,每次25个基点;存款准备金率提高4-5次,达到20%或更高.

路透最新调查显示,中国央行预计最早将于本月宣布年内二度加息;同时截至明年上半年末,存款准备金率有望升至20%.而明年新增贷款目标将达7万亿元人民币,稳健的货币政策将表现为"逐步从紧".加息幅度则普遍被认为仍是25个基点.受访分析师并预计,在明年底之前存贷款利率将累计上调75个基点,分别至3.25%和6.31%.[ID:nCN1487963]

中国央行在今年10月中旬宣布近三年来的首次加息,目前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为2.50%.并在今年以来六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大型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为18.5%.而今年6月重启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已累计升值约2.5%.

**企业感受**

对于富有经验的大型企业而言,应对通胀转嫁成本以及有自己的一套手段,因此爆发恶性通胀前,基本影响不大;但是小企业可能就会受到冲击较大.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是微弱通货膨胀,是对企业收益有益的;但若发展成为恶性通胀,则会伤及企业及实体经济内部.

通用汽车[GM.UL]中国公司总裁暨总经理甘文维(Kevin Wale)表示,中国政府在抗击通胀方面采取了一些积极应对措施,而且在分析通胀成因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长期来看通胀不会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而短期内也不会对汽车行业有严重影响."他表示.

最近几个月的PMI数据显示出企业的成本压力,以及转嫁成本的趋势.汇丰制造业PMI的调查结果显示,为把投入成本的上涨压力转移给顾客,制造业厂商也提高了其产品出厂价格,而且11月加价幅度为调查历史最高.目前,加价趋势已持续4个月.

"我们如果不涨价就慢慢活不下去了,如果涨了又担心卖不出去,很难做啊."一位民营小企业老板称.

中国11月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也出现了连续第四个月的环比上升,且上升幅度高达1.4个百分点,而官方PMI购进价格指数上升至73.5(达到08年上半年的水平).国信证券称,这既反映了较高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也反映了经济景气度回升对中上游产品价格的推动效应.

中国政府在通过货币政策收紧流动性的同时,也通过各种行政手段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和对部分大宗商品的投机行为,目前已经初步见效.(完)

--审校 林高丽

((路透中文新闻部: +86-10-66271239; 传真 86-10-66013858; shengnan.zhang@thomsonreuters.com;Reuters Messaging:shengnan.zhang.thomsonreuters.com@reuters.net))

最新评论

风险批露: 交易股票、外汇、商品、期货、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属高风险行为,这些风险包括损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所以交易并非适合所有投资者。加密货币价格极易波动,可能受金融、监管或政治事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保证金交易会放大金融风险。
在决定交易任何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前,您应当充分了解与金融市场交易相关的风险和成本,并谨慎考虑您的投资目标、经验水平以及风险偏好,必要时应当寻求专业意见。
Fusion Media提醒您,本网站所含数据未必实时、准确。本网站的数据和价格未必由市场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做市商提供,所以价格可能并不准确且可能与实际市场价格行情存在差异。即该价格仅为指示性价格,反映行情走势,不宜为交易目的使用。对于您因交易行为或依赖本网站所含信息所导致的任何损失,Fusion Media及本网站所含数据的提供商不承担责任。
未经Fusion Media及/或数据提供商书面许可,禁止使用、存储、复制、展现、修改、传播或分发本网站所含数据。提供本网站所含数据的供应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识产权。
本网站的广告客户可能会根据您与广告或广告主的互动情况,向Fusion Media支付费用。
本协议的英文版本系主要版本。如英文版本与中文版本存在差异,以英文版本为准。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 | 粤ICP备17131071号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