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香港显示出资本外流的迹象,伴随着HIBOR抬升、港元也呈贬值之势,股市及房价开始走弱。欧洲智库布鲁盖尔发布文章称,香港作为未来离岸金融中心的不确定性正在增加,流动性一直在下降,虽然远未到令人担心的地步,但香港应该着力提振投资者的信心,采取相应的财政措施吸引投资。
香港经济受到一系列冲击,流动性下降,资本呈现出外流的迹象:港元走弱+HIBOR走高,同时股市和房价疲弱。但它不应该采取激进措施将外资留在香港,而应该着力回复信心,将资本和投资者留在香港。
香港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金融中心。首先,它高度依赖中国的金融中介机构和企业。其次,它通过最严格的货币制度使得港币与美元挂钩。
此外,香港的经济周期主要与中国内地有关,但香港无法运用独立的利率政策,港元和利率在美联储的影响下控制着货币的使用。这意味着,只要香港经济运行良好,港元的价值和利率水平就不会构成太大问题。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由资本流入推动的经济繁荣,可能会导致资产价格迅速上涨,并产生泡沫,就像2017年美元疲软、美联储利率持续低企的情况一样。
在此期间,香港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一片繁荣,直到负面的全球情绪笼罩了它们。而现在,在贸易战期间,香港经济也开始受到冲击,在货币发行当局的安排下,香港一如既往地无力控制港元汇率和利率。
从贸易战到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再到最近的社会动荡,香港经济同时受到了几重冲击。美联储一直在放松货币政策,这是巧合,但显然是受欢迎的,但这不能确保资本仍将留在香港。
事实上,香港多年来经历了大量资本流入和流动性过剩,但趋势似乎正在逆转。对于香港作为未来离岸金融中心的不确定性正在加剧。
港元的流动性一直在下降,但仍远未达到令人担忧的地步。尽管如此,港元以前非常低的融资成本(远低于美元)最近大幅上升,表明香港的流动性状况正在恶化。同样非常清楚的是,如果资本外流变得普遍,那么随之而来的将是更高的融资成本,从而给香港经济带来更大的痛苦。目前,信心正在暴跌,经济衰退似乎已不可避免。
这显然不是香港第一次出现类似的情况。事实上,在1997年许多亚洲货币贬值之后,香港的货币发行局经受了大规模资本外流的考验。当时,联系汇率制虽得以保留,但中国经济承受融资成本的大幅上升、房地产价格的迅速下跌和经济大衰退的冲击。
今天,香港的社会条件使经济的调整变得更加困难。此外,香港的金融资产规模现在要大得多。仅银行资产就相当于香港本地生产总值(GDP)的9倍,股市相当于GDP的13倍。过去几年金融资产的大幅增长意味着,香港的资金规模庞大,但考虑到香港的资本账户完全开放,这些资金也可能以闪电般的速度流出。因此,提高对资本流入流出的警惕性似乎是明智的。
对于香港政府来说,恢复信心和吸引投资者将流动性留在香港的措施也极其重要。当然,这绝不意味着通过引入资本管制迫使资本留下来。不过,政府可以考虑采取有利于市场的措施来吸引资金流入。一个通常性的方案将是财政刺激,但也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甚至是组合投资。
同时,近期伦交所拒绝了港交所的收购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香港近期境遇的尴尬,伦交所称,港交所股票具有内在的不确定性,并且对港交所长期的战略地位表示疑虑。伦交所还特别提到,很看重中国市场的机会,但并不认为港交所能为伦交所带来亚洲最佳的定位以及中国最好的交易平台,而伦交所看重的是目前跟上交所的互利伙伴关系,这也是更直接连接中国机遇的渠道。
总而言之,对于香港这样一个与货币发行局挂钩的大型金融中心来说,提振信心、采取措施吸引资本流入,总是好过吓退投资者、通过管制引发资本外流。(完)